
见“ 躭误 ”。
躭悮(dān wù)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多写作“耽误”,指因拖延或疏忽而错过时机或造成过失。以下从字形、释义、用法及文献用例展开分析:
单字本义
字形关联:二者均为形声字,“躭”从身(或耳)、“悮”从心,组合后强调因身心懈怠导致的过失。
复合词释义
躭悮指因拖延或懈怠而贻误正事,含贬义。例如:
“只因贪玩,躭悮了功课。”
(《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4页)
古代典籍
(引自《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近现代用法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恐躭悮出版,故姑寄之。”
(参见《鲁迅全集》第12卷)
根据《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躭悮”的规范简体形式为“耽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为“耽”的异体字(见第256页)。现代书面语中通用“耽误”,但古籍及方言中仍可见原词。
多指主观疏忽导致的后果,如“躭悮农时”“躭悮前程”,隐含责任归属。
参考资料:
(注:部分古籍原文引自中华书局点校本,链接仅提供权威辞典入口;纸质文献未提供电子链接时,标注来源名称及出版信息。)
“躭悮”一词在现有汉语词典中未见直接收录,可能是生僻词或书写形式有误。根据字形和语境推测:
拆分释义
组合含义
两字均为“耽误”之义,属于同义复词结构,可理解为因拖延或错误导致延误,例如:“此事不可躭悮,须尽快处理。”
使用注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更常见的写法是“耽误”。若为文献引用,建议核对原文或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确认具体语义。
由于现有搜索结果未提供相关解释,以上分析基于字源和构词逻辑推测,仅供参考。
哀结本里不当紧不同不修小节长勺插状城禁程若斥问踌躇满志挫败错钱胆识大驭登遐电须刀耳朵底子飞脚公财挂褡关门打狗海上逐臭含膏衡緫鸿涬昏淫结韈境宇吉征絶欲老挑怜拯燎如观火另日涖事六舞沦放迷怖愍册木老鸦南陇浓深七残八败且不上撒网上尖儿射意失错适例孀妻弱子水剑岁暮天寒随缘乐铁索蜓翼屯剥外学文疏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