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梧桐角的意思、梧桐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梧桐角的解释

用梧桐叶卷成的角状物。可吹奏鸣响。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三:“梧桐角, 淛 东诸乡农家儿童,以春月捲梧桐为角吹之,声遍田野。前人有‘村南村北梧桐角,山前山后白菜花’之句,状时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梧桐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象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1. 词义溯源 "梧桐角"最早指代用梧桐叶卷成的吹奏器具,《汉语大词典》记载其为"以梧桐叶卷作角状,可吹鸣",常见于古代牧童或军中简易信号工具。宋代《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义》描述其制作方法:"取青桐叶卷之如角,吹之呜呜然"。

  2. 历史应用 该器具在唐代发展为军事通讯工具,《新唐书·礼乐志》记载边塞驻军"以梧桐角司昏晓",其音色清越穿透力强,适合荒漠地区传递讯息。李贺《塞下曲》中"梧桐叶落角声残"即指此物。

  3. 文化意象 梧桐角在文学中承载着三重象征意义:

  1. 现代转义 当代《古器物考释辞典》将其引申为"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吹奏乐器泛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浙江、福建等地仍存梧桐叶吹奏技艺,列为省级民俗保护项目。

网络扩展解释

“梧桐角”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梧桐角(拼音:wú tóng jiǎo)指用梧桐叶卷成的角状物,可吹奏出声音。这种简易乐器常见于古代农家,尤其在春季,儿童常以此作为娱乐工具,吹奏声遍布田野。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1. 起源与用途
    根据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浙东(今浙江东部)地区的农家儿童会在春天卷梧桐叶为角吹奏,声音传遍田野。此习俗历史悠久,且与自然节令相关,可能用于表达对农耕时节的呼应。

  2. 诗词描绘
    古人曾以诗句“村南村北梧桐角,山前山后白菜花”描述这一景象,既展现田园风光,也暗示梧桐角与农时、地域文化的紧密关联。

三、文化意义

梧桐角的制作和吹奏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生活情趣。它以自然材料为媒介,通过简单的方式创造音乐,既是对季节变化的感知,也是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化表达。其声响被认为能“感阳舒而荡阴鬱”,即调和阴阳,顺应天时。

四、延伸说明

需注意,“梧桐角”与成语“梧桐断角”(比喻事物残缺)无直接关联,后者是另一独立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农书》原文或地方民俗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暴着避乘骢不相中仓廪缠手称旨褫剥传通春流打搀忉利天宫大头登路點點搐搐迭垛衫东南亚对举方楞反故富备恭敬呱呱啼怀疑欢笑花线回阡护理活鬼头假道奬说家邱筋度金花讥诎纠驳廐肥举桉拒讳劳顿羸喘燎燔陋质旅游路线朦昧盟文名方骈进乔妆改扮轻耎绮树蜷蹜嗓癀圣父笙篁斯弥送恤桃红柳绿天祸拖绅汙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