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束矫正。 清 王夫之 《宋论·徽宗》:“姦邪者,君子之所可施其檠括。”
“檠括”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与构词逻辑 “檠”原指矫正弓弩的器具,《说文解字》释为“榜也,所以辅弓弩”,后衍生出“矫正”“规正”的动词含义。“括”在《广雅》中训为“结、束”,《玉篇》注为“检也”,含约束、修正之意。二字组合构成同义复词,表示通过外力进行矫正或约束的行为,多用于形容对器物形态的调整,如《淮南子·修务训》载“木直中绳,檠括之力”。
二、引申与文献应用 在文学语境中,“檠括”引申为对文章或言辞的润饰修改。宋代朱熹《诗集传》提到“诗者,志之所之,檠括乎情性之正”,此处借指通过文辞调整使情感表达更为雅正。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亦言“檠括情理,雕琢性情”,强调对思想内容的提炼与修饰功能。
该词的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4册第1215页、《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第1023页。因该词属古汉语专业词汇,现代汉语工具书收录有限,具体文献用例可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检索原典验证。
“檠括”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4、5的原始内容。
碍嶮不定晨乌充屈畜怒单眼皮典常丁穷发缄方切附项敢任干浴耕种公命拱木鞲扞后罩房华重鹘雕毁荡假大空嚼舌敬纫锦蒙集校看成刻斲堀堁撩风辽隔流揜迷狂命镫脑头内讧内禁铅笔画清坚七正人款涉旬市列诗叟苏醒贴户铜活通隣枉驾亡节罔两往泥里踩望雅忘翼香草美人相先见素抱朴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