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促拍的意思、促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促拍的解释

节奏急促的乐曲。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二:“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臺》。 唐 士云:‘ 蔡邕 自侍书御史,累迁尚书,不数日间,遍歷三臺。乐工以 邕 洞晓音律,故製曲以悦之。’”词曲中亦有冠以“促拍”之曲调名。如词中有《促拍采桑子》《促拍满路花》;北曲《般涉调》中有《促拍令》,亦称《急曲子》。 宋 柳永 《浪淘沙令》词:“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清 洪昇 《长生殿·舞盘》:“此曲散序六奏,止有歇拍而无流拍。中序六奏,有流拍而无促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促拍”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音乐与词学的专业术语,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定义(节拍急促)

指乐曲或词调中节奏加快、节拍急促的演奏或演唱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加快节奏增强音乐的紧张感、流动感或激昂情绪,与“慢拍”相对。该释义源自《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1325页“促拍”词条,定义为“节奏急促的乐曲”。

二、词学应用(词牌变体标识)

在唐宋词牌中,“促拍”常作为后缀出现在原词牌名后(如《促拍采桑子》《促拍满路花》),表示此调是原词牌的节奏加快变体。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载:“《六幺》…又有‘促拍’,名《促拍梁州》。”说明“促拍”是词调改编的重要手法之一。

三、历史文献佐证

  1. 《唐音癸签·乐通》:明代胡震亨记载唐代乐曲分类时提及“促拍”属急曲类型,与“慢拍”“均拍”并列,印证其音乐属性。
  2. 《苕溪渔隐丛话》:宋代胡仔评欧阳修《减字木兰花》“促拍尽传”之句,反映“促拍”技法对情感表达的强化作用。

四、文学表现效果

促拍词调因节奏紧凑,多用于表现轻快、跌宕或激越的情感。如南宋词人袁去华《促拍满路花》以急促韵律烘托游春的欢愉,清代万树《词律》评此类词牌“音节铿锵,如珠走盘”。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促拍”是古代音乐与词曲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义

促拍指通过改变原词调结构(如增加字句、调整韵式或唱腔)使节奏急促的乐曲形式。这种手法常见于唐宋时期的词曲创作,也被称为“簇拍”“促遍”或“急曲子”。

二、在词曲中的应用

  1. 词牌变体:
    例如《满路花》改为《促拍满路花》,《采桑子》变为《促拍采桑子》,通过调整句式或音节长度加快节奏。
  2. 音乐功能:
    常用于宴会等场合的“催酒曲”,如宋代《三台》乐曲,以急促节奏烘托气氛。

三、历史演变

四、相关术语

促拍既是音乐节奏的调整方式,也是唐宋词曲创作的重要技巧,反映了古代音乐与文学结合的独特艺术形态。

别人正在浏览...

拜亲边略禀履不好看不知轻重怵劝叨尘道笠大壮电气灯迭连底稿定志兜肚连肠发恨返哺之私樊邓奋讯辐射能妇学负学浮玉干烦高游割地公正廉洁合通红釭话务员节变酒生磕睡嗑牙料嘴陆死骨蜜唧内窑泥炭皮板破惑乾蛋谦降前政青冥姿饊子杀敌致果释网手语淘气頽塞兔影五和无所不用其极下里巴人宪长向赴祥金献羡小部小刻霞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