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禀履”。谓天生的举止。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万都督 民望 ,才清思逸,禀履高旷。”
“禀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和来源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信息的详细解释:
本义:天生的举止
根据(汉典)和(网友释义),禀履指“天生的举止”,强调与生俱来的仪态或风度。例如明代顾起纶《国雅品》中提到的“禀履高旷”,即形容人物气质超凡、举止自然。
引申义:恪守规范
(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强调“遵循规范、守纪律”,如按既定原则行事。这一释义可能源于对“禀”“履”二字的引申理解,更侧重行为准则的遵守。
“禀履”一词存在双重释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禀履(bǐng lǚ)是一个汉字词语,本义为接受、遵从。它有着秉持、奉行等意思。
禀字的左边是示字旁,右边是宾旁。履字的左边是尺旁,右边是夂旁。其中,示字旁和尺旁分别属于禀和履的部首,两字的总笔画数为16。
“禀履”一词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君立于事,以一禀履人,天子禀地,诸侯各禀其国,大夫禀其官,庶人禀其事。”此处禀履引申为接受的含义。
禀履的繁体字为「稟履」,使用繁体字书写时,稟为禀的繁体形式,履保持不变。
在古代,禀字的写法有一些变体形式,如篦(bì)和秉(bǐng)也曾用来表示禀的意思。履字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1.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禀履职责,尽心尽力教育孩子们。
2. 只有禀履法律法规,我们的社会才能保持秩序和稳定。
禀报、禀告、禀受、奉禀等。
遵守、听从、奉行、实行。
违背、背离、不顺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