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履的意思、禀履的详细解释
禀履的解释
亦作“禀履”。谓天生的举止。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万都督 民望 ,才清思逸,禀履高旷。”
词语分解
- 禀的解释 禀 ǐ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赋。 指下对上报告:禀报。禀复。回禀。 笔画数:; 部首:示; 笔顺编号:
- 履的解释 履 ǚ 鞋:西装革履。削足适履。 践踩,走过:履历(.个人的经历;.记载履历的文件)。履任。履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履薄冰(身临其境)。
专业解析
"禀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字义及典籍用例来理解:
-
字义解析:
- 禀 (bǐng): 本义指赐人以谷,引申为承受、领受、赋予、天性、资质等义。《说文解字》:“禀,赐谷也。” 在“禀履”中,主要指“天性”、“天生的资质或本性”。
- 履 (lǚ): 本义为践踏、踩,后指鞋子,引申为行走、经历、实践、行为、操行等义。《说文解字》:“履,足所依也。” 在“禀履”中,主要指“行为”、“操守”、“实践”。
-
合成词义:
- 将“禀”与“履”结合,“禀履”一词的核心含义是指一个人天生的资质禀性与后天的行为操守的结合。它强调的是个体内在的天赋、本性与其外在的言行、实践的统一体。
- 该词常用于品评人物,指一个人的天性与行为表现,或本性及其在处世中的体现。
-
典籍例证与权威释义:
- 《后汉书·袁绍传》李贤注引《魏氏春秋》: “绍禀履 忠直,文武昭烈。” 此处“禀履”即指袁绍的天性与行为表现(忠直),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作为的统一描述。这是该词最著名的出处之一。(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 《汉语大词典》: 对“禀履”的释义为:“指人的禀赋和操行。”(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 《辞源》(修订本): 虽未单独收录“禀履”词条,但对“禀”有“受;承受”及“天赋;禀性”的释义,对“履”有“践;行”及“行为;操行”的释义,其组合义与上述一致。(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
-
现代使用情况:
- “禀履”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罕见词汇,主要出现在对古典文献的研究、注释或仿古写作中。《现代汉语词典》等常用工具书通常未收录此词。(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禀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指人的天赋禀性(禀)与其行为操守(履)的结合体,强调内在资质与外在实践的统一。其核心语义可概括为“天性与行止”或“禀赋与操行”。该词在现代语言中已基本不用,理解时需参考古代典籍(如《后汉书》李贤注)及权威性大型语文辞书(如《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禀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和来源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发音
- 发音:bǐng lǚ
- 字面拆分:
- 禀:原指遵循、恪守;
- 履:指脚步、行为。
结合后,字面可理解为“遵循行为准则”或“天生的举止”。
二、不同来源的释义差异
-
本义:天生的举止
根据(汉典)和(网友释义),禀履指“天生的举止”,强调与生俱来的仪态或风度。例如明代顾起纶《国雅品》中提到的“禀履高旷”,即形容人物气质超凡、举止自然。
-
引申义:恪守规范
(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强调“遵循规范、守纪律”,如按既定原则行事。这一释义可能源于对“禀”“履”二字的引申理解,更侧重行为准则的遵守。
三、用法与语境
- 古典文献:多用于形容人物风范,如“才清思逸,禀履高旷”。
- 现代用法:若按成语理解,可用于强调纪律性,例如“他行事禀履,深受信任”。
四、总结
“禀履”一词存在双重释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 侧重个人特质时,取“天生举止”之义;
- 强调行为规范时,则偏向“恪守准则”。
建议参考权威典籍(如《国雅品》)或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跋步床不置蚕簇草木糙漆柴告唱腔超産嘲噱大剌剌丹绮段位方向覆甑公勤鼓腹含和归逊嗐声跺脚悍辟豪彦洪翻怀惠家步街垒稷神挤臧谲功口风块根款会宽赊连三并四柳圈罗雀旅生靡贵鸣神珉简泥首女奚千里驹谦慤请受琴棋书画萋芊求牛荣品瑞士筛锣擂鼓摔风摔阔牌子疏数汰然同致颓褫推敬外径五松仙卿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