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拍的意思、促拍的詳細解釋
促拍的解釋
節奏急促的樂曲。 宋 張表臣 《珊瑚鈎詩話》卷二:“樂部中有促拍催酒,謂之《三臺》。 唐 士雲:‘ 蔡邕 自侍書禦史,累遷尚書,不數日間,遍歷三臺。樂工以 邕 洞曉音律,故製曲以悅之。’”詞曲中亦有冠以“促拍”之曲調名。如詞中有《促拍采桑子》、《促拍滿路花》;北曲《般涉調》中有《促拍令》,亦稱《急曲子》。 宋 柳永 《浪淘沙令》詞:“促拍盡隨紅袖舉,風柳腰身。” 清 洪昇 《長生殿·舞盤》:“此曲散序六奏,止有歇拍而無流拍。中序六奏,有流拍而無促拍。”
詞語分解
- 促的解釋 促 ù 近,時間緊迫:促膝。促席(坐近)。急促。短促。倉促。 催,推動:促使。促進。敦促。督促。催促。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拍的解釋 拍 ā 用手掌打:拍擊。拍掌。拍撫。拍案叫絕。 浪濤沖擊:拍岸。 拍打東西的用具:拍子(亦是計算樂音長短的單位)。 樂曲的節奏:拍節。 攝影:拍攝。拍照。拍片子。 發出:拍發。拍電報。 阿谀,巴結:拍
網絡擴展解釋
“促拍”是古代音樂與詞曲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促拍指通過改變原詞調結構(如增加字句、調整韻式或唱腔)使節奏急促的樂曲形式。這種手法常見于唐宋時期的詞曲創作,也被稱為“簇拍”“促遍”或“急曲子”。
二、在詞曲中的應用
- 詞牌變體:
例如《滿路花》改為《促拍滿路花》,《采桑子》變為《促拍采桑子》,通過調整句式或音節長度加快節奏。
- 音樂功能:
常用于宴會等場合的“催酒曲”,如宋代《三台》樂曲,以急促節奏烘托氣氛。
三、曆史演變
- 唐代起源:
唐代已有“簇拍”名稱,如《簇拍六州》(七言絕句)、《簇拍相府蓮》(五言律詩),但尚未形成固定詞調。
- 宋代發展:
成為詞調改編的常用手法,北曲《般涉調》中的《促拍令》(即《急曲子》)是典型代表。
四、相關術語
- 促遍/急遍:指整首曲調節奏加快的變體。
- 簇拍:唐代對類似手法的稱呼,強調“簇集”音節的特點。
促拍既是音樂節奏的調整方式,也是唐宋詞曲創作的重要技巧,反映了古代音樂與文學結合的獨特藝術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促拍(cu pāi)這個詞在中文中有多個意思,下面我來為您詳細介紹一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促:由“人”字旁和“十”字組成,總共5畫;
- 拍:由“扌”手字旁和“白”字組成,總共10畫。
來源:
促拍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其中,促表示促進、加速的意思,拍則表示以掌擊、拍打的意思。
繁體:
促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促拍」,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促和拍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這兩個字的基本構造和意思并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我在演講比賽中為了促拍氣氛,舉手表達我的觀點。
組詞:
促進、促銷、拍攝、拍賣、緊促等。
近義詞:
推動、加速、催促。
反義詞:
阻礙、減緩、拖延。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隨時為您提供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