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割地的意思、割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割地的解释

[cede territory] 割让土地,古时也指割取别国的领土

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 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详细解释

(1).分封田邑。《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孔颖达 疏:“王者割出田邑以与诸侯。”《后汉书·隗嚣传》:“儻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计功割地之秋也。”

(2).割取土地;割让土地。《战国策·东周策》:“君若欲因 最 之事,则合 齐 者,君也;割地者, 最 也。” 汉 贾谊 《过秦论》:“於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 秦 。”

(3).犹割据。《汉书·张耳陈馀传》:“夫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之业,此一时也。”

(4).特指割据一方的藩镇。 唐 元稹 《赠王承宗侍中》:“逮居剧镇,益辨长材。每怀恋闕之诚,遂行割地之効。屡陈密款,方俟来朝。”

(5).划分土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楸、梓:亦宜割地一方种之。梓、楸各别,无令和杂。”

(6).指收割庄稼。 崔璇 《一条裤子》:“年年在割地以前,我就把它补得厚厚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割地”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核心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定义

割地(gē dì)指通过条约或强制手段割让领土的行为,常见于国家间的外交或战争场景。该词源于古代中国,如《史记》记载秦国扣押楚怀王以索要土地。

二、具体释义

  1. 割让领土
    指一国将部分领土主权让渡给他国,例如:

    • 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多次割地赔款(如《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 《过秦论》描述战国诸侯争相割地赂秦。
  2. 古代分封制度
    早期指帝王分封诸侯土地,如《礼记·月令》提到“毋以割地”即禁止随意分封田邑。

  3. 割据政权
    特指藩镇或地方势力占据一方,如唐代元稹诗句“遂行割地之効”描述藩镇割据。

三、延伸用法

四、典型例句

如需更全面的历史案例或文献原文,可参考《史记》《过秦论》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割地

《割地》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刂和地,共有8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割地一词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指的是国家或政权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领土或边界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割地的写法为「割地」,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是割地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大致上与现代汉字相同,只是一些结构和笔画的略微差异。

以下是割地的一个例句:他们不得不割地以换取和平。

以下是一些与割地有关的其他词语:

组词:割地赔款、割地求和、割地为安、割地将城、割地求和等。

近义词:割让、让地、失地、丧权等。

反义词:收降、占土、扩土、夺地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