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沟通。《国语·周语下》:“宅居九隩,合通四海。” 韦昭 注:“使之同轨也。”
(2).串通,相互勾结。《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掖庭丞吏以下皆与昭仪合通,无可与语者。”
“合通”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指通过协调或连接使不同事物之间达成一致或互通。该释义源自《国语·周语下》中的记载:“宅居九隩,合通四海”,韦昭注解为“使之同轨也”,即通过统一规范实现地域间的联系。
含贬义,指暗中联合进行不正当行为。例如《汉书·外戚传》提到:“掖庭丞吏以下皆与昭仪合通,无可与语者”,描述汉成帝时期赵昭仪与官吏勾结的情况。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语境,可参考《国语》《汉书》等文献。
合通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物体的连接或衔接紧密,形成通畅的状态,亦可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和和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这个词来表示某个事物或状态之间的连贯和统一。
合通是由“口”和“辶”两个部首组成的。其中,“口”部首表示“口腔”或“口饭”,笔画为3;“辶”部首表示“走”的意思,笔画为3。
合通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在古时候的写法中,合通的意思可以是地名“合同”,或是姓氏的一部分。在繁体字中,合通的写法为「闔衕」。
在古代汉字中,合通有不少不同的写法。有的写作「闔同」,有的写作「合同」,也有的写作「閤同」。这些写法在意义上都与现代汉字的合通相近,只是在字形上略有差异。
1. 他们的意见很合通,所以合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2. 这两个部门之间合通得很好,信息传递非常及时。
3. 在家庭中,合通是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
和谐、连贯、统一、融洽
融洽、和谐、协调、统一
分离、不和、不通、不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