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志的意思、定志的详细解释
定志的解释
(1).集中意志;专心。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寡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鐘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於兹矣。”《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 唐 钱珝 《授秘书少监赐紫卢光启守中书舍人制》:“ 卢光启 励精不怠,处默有伦,定志而静专其谋,好古而敏求其要。”
(2).立志;决意。《后汉书·苏竟传》:“人无愚智,莫不先避害然后求利,先定志然后求名。” 许地山 《东野先生》:“我已定志不离开她。”
词语分解
- 定的解释 定 ì 不动的,不变的: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定稿。定数(?)(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 使不变动:定案。定罪。决定。确定。 平安
- 志的解释 志 ì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记,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记号:标志。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称轻重,量长短、多
专业解析
定志
核心释义
指坚定心志、确立志向,使心神专一而不动摇。
一、古代汉语释义
- 确立志向
《汉语大词典》释为“立定志向”,强调志向的明确性与稳定性。如《后汉书·彭宠传》载“定志委命”,指坚定信念、顺应天命。
- 心神安定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提及“志”含“心之所之”之义,“定志”引申为使心绪归于平静专注的状态。
二、现代汉语用法
- 动词性短语
表示下定决心,如“他定志钻研学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名词性含义
指稳固的意志力,如“此人有定志,不易受外界干扰”。
三、典籍用例佐证
- 《淮南子·精神训》:
“定志守一”,强调专注守心以达精神统一。
- 宋代朱熹《近思录》:
“为学须先定志”,主张治学前需确立明确目标。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清代)
- 《后汉书》(范晔,南朝宋)
- 《淮南子》(刘安,西汉)
- 《近思录》(朱熹、吕祖谦,宋代)
(注:因在线词典条目链接动态变化,此处标注典籍及工具书名称,读者可通过权威出版社官网或学术数据库查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定志”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 集中意志,专心
指排除杂念、专注于某事的心理状态。例如《后汉书》提到“定志专心之言”,强调心无旁骛。
- 立志,决意
表示确立志向并坚定追求,如《后汉书·苏竟传》中“先定志然后求名”。
二、延伸内涵
- 坚定性与持久性
作为成语,“定志”强调志向的稳固与行动的不动摇,常用于激励个人或团队克服困难,如“安神定志丸”通过药材配伍比喻心神安定、目标明确的状态。
- 心理状态与成功关联
现代解释认为“定志”是专注且持续努力的精神品质,对个人成长或目标达成至关重要。
三、应用场景
- 自我修养:如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中“虚心定志”,体现修身养性的态度。
- 人际劝勉:用于鼓励他人坚持理想,或描述决意行动(如许地山文中“已定志不离开她”)。
四、示例
- 古文:“玉帝命悟空安心定志,不再胡来”。
- 现代:“培养定志以应对挑战”。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典》或成语词典中的经典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百福棒喝主义班朔襃被北虏碧简不飏成庄疮好忘痛春扈脞冗当口丁香核定向能武器顿迟飞身隔絶肱三折还补海棠梨活守寡降割娇姿计结箕潁哜咨拘囿圹虚夸尚悃愚蛞蝓廉乐嶚峭灵翰谩天口暖国平下前纪气粗起酵穷道穷夫祇树园旗帐荣茂柔条慎柬神仙会绶笥随波逐浪廷尉评头营推而广之推及伪朝畏缩陿陋橡皮泥小正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