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蹉蹋的意思、蹉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蹉蹋的解释

见“ 蹉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蹉蹋(cuō tà)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蹉”与“蹋”二字组合而成,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古籍文献中可见其踪迹。其含义需结合构词语素及历史语境分析,具体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本义:失足跌倒

    “蹉”本指失足、失误(《说文解字·足部》:“蹉,蹉跎也”);“蹋”意为踩踏、跌倒(《玉篇·足部》:“蹋,践也”)。二字组合后,强调因步履不稳而摔倒的动作。

    古籍例证:

    《文选·潘岳〈西征赋〉》:“蹉蹋于木末。”李善注:“蹉蹋,失足也。”

  2. 引申义:虚度光阴

    由“失足”引申为人生行路的失误,特指浪费岁月、错失时机,与“蹉跎”同义。

    文献依据: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收录“蹉蹋”词条,释为“犹蹉跎”,指时间白白流逝。

  3. 罕见义:践踏摧残

    在部分语境中,“蹋”的“践踏”义占主导,整体可表摧残、破坏之意,但此用法极少见。

    例证参考:

    《康熙字典》(清代张玉书等编)引《集韵》释“蹋”为“践也”,可佐证复合词的潜在含义。


二、语素解析

二字结合后,词义偏向“蹉”的时间性失误,弱化“蹋”的物理动作,故“虚度光阴”成为主流释义。


三、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文言残留,当代书面语中已被“蹉跎”“虚度”取代。若需引用,建议优先选择权威词典释义(如《汉语大词典》《辞源》)并标注来源,避免歧义。


参考资料:

  1. 萧统《文选》(中华书局,1977)李善注本
  2.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3. 张玉书《康熙字典》(中华书局,1958影印版)

网络扩展解释

“蹉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释义

2.异体与关联词

3.引申含义

4.使用场景

5.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蹉踏”的详细用例,可参考《汉语辞海》或相关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民告示聱牙诘曲翱翥碑本骋舟持倡词素村泼大浪担雪填河大直若屈迭进东林粉色篙橹告祝鹤行鷄羣洪祚皇辔幻沤匠心独妙匠意极乐天鲸鲵伉俍犒钱快行家梱内拉杆子棱撑楞头葱敛获敛抑詈猎师而哭虎鳞皮理统流荡六幕庐九轮形梅花参明谕磨兜鞬貉睡馁匮配神啌咙谦喜窍藏蹊践僧伽神艳涉足孙武图録威而不猛威焰纤俭咸皆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