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馁匮的意思、馁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馁匮的解释

谓粮食、物资等匮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 康熙 漠北之役,西路惟 归化城 满 兵不恤驼马,中途馁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馁匮”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馁”和“匮”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是指物质上的匮乏与精神上的困顿,常用来形容生活贫困、精神萎靡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馁 (něi):本义指饥饿。《说文解字·食部》:“馁,饥也。”引申为饥饿感、食物不足,也比喻精神上的空虚、丧失勇气或信心(如“气馁”)。
    • 匮 (kuì):本义指盛放东西的匣子、柜子。《说文解字·匚部》:“匮,匣也。”引申为空虚、缺乏、不足(如“匮乏”)。
    • 馁匮:二字连用,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状态。既指食物短缺、生活贫困,也指因困顿而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2. 引申义与用法:

    • 物质匮乏:指粮食、财物等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导致饥饿穷困。例如:“连年灾荒,百姓馁匮。”
    • 精神困顿:因物质匮乏或境遇不顺而导致的意志消沉、缺乏信心或活力。例如:“久困于贫,志气馁匮。”
    • 综合状态:常用来描述一种身心俱疲、内外交困的窘迫境地,是物质贫困与精神萎靡的综合体现。
  3. 文献佐证与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作为权威的大型汉语工具书,对“馁匮”有明确收录和解释,定义为“饥饿匮乏”。该词典的释义具有高度的学术权威性。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 古代典籍用例:
      • 虽无“馁匮”一词的直接高频出现,但其构成语素“馁”和“匮”在古代文献中极为常见,且意义稳定。例如: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馁而弗食。” (饥饿而不吃)
        • 《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孝子的孝心永不匮乏)
      • 复合词“馁匮”的形成符合古汉语构词规律(同义或近义连用),其含义可从语素义推导并结合后世辞书解释确认。
    • 《说文解字》:虽未直接解释复合词“馁匮”,但对“馁”和“匮”的本义解释是理解该词的基础。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馁匮”是一个描述物质极度匮乏(尤指饥饿)与精神萎靡不振双重困境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在于“匮乏”与“饥饿/消沉”的结合,生动刻画了人在困顿环境下的身心状态。其释义主要依据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并得到核心语素在古代经典(如《左传》、《诗经》)和字书(如《说文解字》)中稳定含义的支持。

网络扩展解释

“馁匮”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粮食、物资等严重匮乏的状态,常用来形容因战争、灾难等原因导致的基本生存资源短缺。该词由“馁”和“匮”二字组成:

二、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特定时期或地区的困境,例如:

  1. 自然灾害后的食物短缺;
  2. 战争导致的物资供应中断;
  3.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饥荒事件。

三、文献例证
清代魏源在《圣武记》中提到:“康熙漠北之役,西路惟归化城满兵不恤驼马,中途馁匮”,此处即指军队因物资匮乏陷入困境。

四、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用以强调资源短缺的严重性。

别人正在浏览...

阿斗拔海不必初民错喉盗边道考彫飕法律关系客体放野火该综甘国老关税好像豪言空话河东狮子吼河溓海夷候对黄宗羲歡朱国胡肥锺瘦混迹娇稚金凤惊愕井谷凈军集宁寖骄积忧拦羊类书廉静马具面许妙处目无王法牛鬼少年偏食乾符情量鼽窒铨补趋承趋驰生财之路事后食苹鹿事戎兽镮帅使肆志素风俗客宿贤讨酒钱逃军提领土狗子微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