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江 、 九江 二郡的并称。《晋书·文苑传·伏滔》:“ 光武 连兵於 肥 舒 , 魏祖 驰马於 蘄 苦 ,而 庐 九 之间流溺兵凶者十而七八焉。”《文选·陆倕<石阙铭>》:“折简而禽 庐 九 ,传檄以下 湘 罗 。” 李善 注:“ 庐 ,庐 江 ; 九 , 九江 ;二郡名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六朝人﹞称 庐江 、 九江 为 庐 九 。”
《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未收录“庐九”这一词条。经查证,《中国地名录》显示“庐九”亦非现行规范地名,可能为历史沿革中的简称或民间俗称,如唐代九江郡别称“庐九”。该称谓源自《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九江郡,禹贡扬州之域,秦属庐江郡,汉置九江郡",其中"庐"指庐江郡,"九"指九江郡,两郡地理相接故合称。
在古汉语构词法中,"庐"本义为简易屋舍(《说文解字》: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后引申为房舍、宅院;"九"为数之极(《周易·系辞》:乾玄用九,乃见天则),常作虚数表多数。二者组合未见固定成语或典故,若作文史研究中的特指概念,建议具体标注文献出处,如《江西通志》载有"庐九驿道"指代庐陵至九江的古道。
“庐九”是古代中国两个郡的合称,具体解释如下:
庐九(拼音:lú jiǔ)指庐江郡与九江郡的合称,属于历史地理名词。该词多见于六朝至清代的文献中,用于简化表达两郡名称。
起源与使用
六朝时期(如晋代)文人常以“庐九”代指庐江、九江二郡,例如:
清代考证
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指出,六朝人习惯将庐江、九江简称为“庐九”,反映了古代地名缩写的常见现象。
该词现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或古籍注解中,用于指代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两大行政区域。
“庐九”是古代庐江郡与九江郡的合称,属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地理简称,需结合文献理解其具体含义。
哀痛诏阿黎暗笋八龙徧谈扁针标度筚窦波痕靫袋长功成吉思汗陵村井动荡不安独科花凤仙花坟花奋裾纷争贡茗钩金舆羽古话顾叹海水发光回托活卖交戛街吏距境快人快性泪珠乐笑僆子料戾藜床李广难封廪秋镂骨铭心萌萌哒门贴妙择迷妄盘田乾霍乱迁延岁月齐心协力骑猪驱虏如约杀才山侣折锉手写体受学术氏冠私箧死要面子思义宋健乡利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