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图籙 ”。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奕世载德,名昭图録。”《新唐书·窦威传》:“ 李 氏名在图録,天所啟也。”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必若图録有徵,符命可信,则吾亦尝略读纬书矣。”
图录(tú lù)是一个汉语词汇,从词典角度解释,主要指图画目录或图像记录集,强调以视觉图像为核心、辅以文字说明的汇编形式。该词由“图”(图画、图像)和“录”(记录、目录)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收集、整理和展示图画的书籍、册子或数字资源,在艺术、考古、历史及出版领域广泛应用。
在详细意义上,图录不仅限于静态图画,还扩展至地图集、文物图谱或展览目录等。例如,在古籍中,“金石图录”指古代金石文物的图像记录;在现代语境中,图录常用于博物馆展览、艺术拍卖或学术研究,作为视觉资料的系统性整理工具,帮助保存文化遗产和促进知识传播。其核心功能是提供直观的视觉参考,增强信息的可访问性和教育价值。
来源:本解释参考权威汉语词典资源,包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和在线汉典(zdic.net),以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图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综合搜索结果可作以下解释:
同“图箓”
指古代带有神秘色彩的预言书或符命之书,常用于记载天命、预言等内容。例如《新唐书·窦威传》提到“李氏名在图録,天所啟也”,章炳麟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也引用此词,强调其与符命、纬书的关联。
文物、艺术品的图像集录
现代用法中,“图録”也指对古物、艺术品等按类别整理并配以图像的目录,如博物馆展览图录或拍卖行拍品图录。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新唐书》《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原始资料。
哀迷爱憎奥地利白鹄百寮包慌鞭辟遍满补貂忏悔录吃馆子打偏手涤塲顶视图钉书钉禘祫冻液遁甲附京浮灾锢藏韩岳皓齿蛾眉鹤轩花嘴花舌缄护脚梢天鹪蚊俊选鞠凶寇边匡救弥缝馈赆馈养劳碌略过露房逻主挠词馁匮鸟服虔刘妻荣夫贵耆宿大贤三寸金莲山伯沈思默想誓肌水火不容朔塞司星琐才骀藉天诛地灭屯亶详整现世报小知媟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