锉碓的意思、锉碓的详细解释
锉碓的解释
斩断肢体的刑具。《魏书·汝南王悦传》:“ 悦 为大剉碓置於州门,盗者便欲斩其手。”《隋书·刑法志》:“帝遂以功业自矜,恣行酷暴,昏狂酗醟,任情喜怒。为大鑊、长锯、剉碓之属,并陈於庭。”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女对冥事》:“廡下各列门户,或榜云‘鑊汤地狱’,或榜云‘剉碓地狱’。”
词语分解
- 锉的解释 锉 (銼) ò 用钢制成的磨钢、铁、竹、木等的工具:锉刀。钢锉。扁锉。 用锉磨东西:把铁条锉细。 古同“挫”,折伤,挫败。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碓的解释 碓 ì 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锉碓"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特指古代一种兼具切割(锉)和舂捣(碓)功能的复合工具或装置。其核心含义可解析如下:
一、字义解析与基本定义
- 锉 (cuò):本义指用锉刀进行磨削、切割的动作或工具。在“锉碓”中,强调其具有切削、研磨的功能部件。
- 碓 (duì):指古代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舂米器具,通常由碓窝(石臼)和碓头(木槌)组成,通过脚踏或水力驱动,用于脱去谷物外壳或捣碎物品。
- 锉碓:结合两者字义,指一种将切割/研磨功能与舂捣功能结合在一起的器械。它并非现代常用词汇,主要出现在古籍或对古代生产工具的记载中,用于处理需要先切割再捣碎,或同时进行这两种操作的物料,如特定药材、矿物或加工特殊食材。
二、功能与应用推测
根据古代农书和工具记载推测,“锉碓”可能指:
- 组合器械:一种物理结构上整合了锉刀(或类似切割装置)与碓臼的复合工具。操作时,物料可能先经过锉的初步切割粉碎,再落入碓臼中进行深度舂捣;或通过特定设计使碓的下落同时驱动切割部件。
- 特定工序工具:用于需要精细粉碎的加工流程,例如:
- 中药炮制:某些坚硬或纤维状的药材需先锉成小块或粗末,再进一步捣烂成粉。
- 矿物加工:初步破碎矿石后,进一步研磨成细粉。
- 特殊食品加工:处理某些需要切碎并捣烂的食材。
三、权威文献参考
虽然“锉碓”一词在现代词典中收录极少,但其构成及功能可从古代科技典籍中得到印证:
-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粹精》篇详细记载了各种谷物加工工具,包括碓(如脚碓、水碓)及其变种。书中虽未直接出现“锉碓”一词,但对复合农具、水力机械的记载(如“水碓”可同时驱动磨、砻、碾等多种功能),为理解“锉碓”作为多功能组合器械提供了技术背景和可能性依据。
- 《农政全书》(明·徐光启):系统总结了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其《农器图谱》部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大量农具,包括各种碓(如槽碓、连机碓)。书中强调农具的改进和效率提升,间接支持了“锉碓”作为满足特定高效加工需求而设计的复合工具的存在逻辑。
结论
“锉碓”指中国古代一种结合了切割(锉)与舂捣(碓)功能的复合工具,主要用于需要分步或同步进行切削和粉碎的物料加工(如药材、矿物、特殊食材)。其具体形制虽在常用辞书中罕有详载,但其设计理念符合古代农工器具追求效率与功能整合的趋势,相关技术背景可追溯至《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权威科技典籍对碓类器械及其组合应用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锉碓”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历史文献来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成语含义:比喻技艺不精
根据,“锉碓”读作cuò dié,由“锉”(锉刀)和“碓”(石磨)组成,字面指两种工具,引申为:
- 基本含义:形容人的才能或技艺不够熟练、水平不高。
- 使用场景:多用于评价技能或工作能力,例如批评他人技术生疏或效率低下。
二、古代刑具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锉碓”是古代一种斩断肢体的刑具,常见于历史记载:
- 功能:作为残酷刑罚的执行工具,如《魏书》记载“大锉碓置于州门,盗者斩其手”。
- 演变:隋唐时期与其他刑具(如大鑊、长锯)并列使用,宋代文献中亦提及“锉碓地狱”的刑罚场景。
补充说明
- “碓”的本义:指舂米工具(如石臼),后扩展为脚踏驱动的加工器械(、)。
- 注意:成语用法多见于现代汉语,而刑具含义属历史专有名词,需结合上下文区分。
若需进一步考证历史用例,建议查阅《魏书》《隋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騃女痴儿白鸠补习不宣参问长短说缠账城市居民黜伏道机鬄匠鼎足而三峒户蹲夷风味干福干皋各人公位罣罦广陜贵步横死贼横纵红树歌童画荻和丸黄芜家常兼洽驾言巾帼须眉谨重稽若卷坐两夏脸戏儿料度陵寝木谷浓烈骐骥桡词三人一龙赡辨时进十战十胜水红疏杰属累树桩送梅雨田黄听戏铜鲸伟辞微阳汙斥晤见乌麻歊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