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 net for catching fish or birds;trap]∶捕捉鱼和禽兽的用具,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2) [enlist the services of]∶多方面地搜求、招致
网罗人才
(3) [law]∶比喻法律,法网
(1).捕捉鸟兽的工具。《淮南子·兵略训》:“飞鸟不动,不絓网罗。”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高飞畏鴟鳶,下飞畏网罗。”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闻道鵷鸿满台阁,网罗应不到沙鸥。” 清 顾炎武 《一雁》诗:“塞上愁书信,人间畏网罗。”
(2).比喻像网的笼罩物。 唐 李山甫 《又代孔明哭先主》诗:“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种骗术,直是妖魔鬼怪都逃不出他的网罗。” 曹禺 《日出》第一幕:“她认定自己所习惯的种种生活的方式,是最残酷的桎梏,使她即使怎样羡慕着自由,也难以逃出自己的环境的网罗。”
(3).以网捕物。 唐 元稹 《蜘蛛诗》序:“ 巴 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边数寸,而踦长数倍其身,网罗竹柏尽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湖珠兆》:“因网罗之,得蚌径尺。”
(4).比喻法网。《韩非子·解老》:“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网罗之爪角害之。” 唐 司空曙 《酬张芬有赦后见赠》诗:“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 宋 欧阳修 《<江邻几文集>序》:“其间又有不幸罹忧患,触网罗,至困阨流离以至。” 鲁迅 《<二心集>序言》:“谨案在‘清党’以后的党6*国里,讲共6*产主义是算犯大罪的,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 中国 。”
(5).搜罗;包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於此乎!”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此圣人所以网罗天下之逸民,追復先王之旧迹。”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网罗汉语 快速查询。
"网罗"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一、本义:捕鱼捉鸟的工具
指用绳线编织而成、用于捕捉鱼鸟或昆虫的器具。其结构特点是网状交织,能覆盖或围困目标物。
例证:
“江中渔民以网罗捕鱼,林间猎户张网罗擒雀。”
二、引申义:搜求、招揽
比喻广泛收集人才、资源或信息,含主动、系统性的聚集之意。
例证:
- 人才招揽:
“公司网罗各界精英,组建研发团队。”
- 信息收集:
“学者网罗古籍文献,考据历史真相。”
三、抽象义:束缚与掌控
借网状结构的“束缚”特性,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控制与限制,常含贬义。
例证:
“旧礼教如无形网罗,禁锢世人思想。”
权威参考来源
释义:① 捕鱼的网和捕鸟的罗;② 从各方面搜寻招致。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52页
释“网罗”兼具“捕具”与“包罗收集”双重含义,并收录古例《淮南子·兵略训》:“飞鸟不动,不絓网罗。”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9卷第1124页
强调其动词性引申义,如《汉书·王莽传》:“网罗天下异能之士。”
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537页
现代用法解析:指系统性地聚集资源,如“网罗数据”“网罗人才”。
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1298页
语用提示
文献溯源
词义演变可溯至先秦,《礼记·月令》载“(季春之月)田猎置罘网罗”,初为捕具;汉代后渐生“招致”“掌控”等引申用法。
参考来源标注
本文释义综合引自《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释义及例证均基于上述权威辞书,未扩展外部链接以保证信息准确性。
“网罗”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本义:捕捉鱼鸟的器具
指用于捕鱼或捕鸟的工具,如渔网、罗网。
例:“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唐·韩愈《鸣雁》)
比喻义:束缚人的事物
常用来形容法律、制度等对人的限制或约束。
例:“布网罗绳之以法”“人间畏网罗。”(清·顾炎武《一雁》)
引申义:广泛搜求或招纳
指从多方面搜寻、招揽人才或收集信息。
例:“网罗天下贤才”“四处网罗旧闻轶事。”
补充说明
可通过(查字典)和(中等权威网页)进一步查阅例句及用法。
安穆颁宣本草财赀差不点茶具缠骨孱懦楚越之急带鈎吊挽帝阙挏酒端公对口疮队形阨难飞凤靴海洋合胆同心齁喽喽讲阅楬豆洁净济国叽哩嘎啦决羽康复医学蝌蚪书匡廓溃流鸬鷀酒买复面诋魔头星目不知书奴哥窍窕旗鼓青荇寝苫枕土三天使上江商均深雠大恨身名两泰矢量时运不济傞牙倈嘴镗鎝通臂统纪头顶头毋望之福缃节相探纤罗校军小颜喜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