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兔守株的意思、待兔守株的详细解释
待兔守株的解释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宋 张君房 《<云笈七籤>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寧远。”参见“ 待兔 ”。
词语分解
- 待兔的解释 比喻墨守成规而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典出《韩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唐 欧阳詹 《送王式东游序》:“予怀待兔之固,犹伺北闕
- 守株的解释 “ 守株待兔 ”的省称。《孔丛子·连丛子上》:“然雅达博通,不世而出,流学守株,比肩皆是,众口非非,正将焉立。”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 唐 罗隐
专业解析
"待兔守株"(dài tù shǒu zhū)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寓言,现多用于比喻死守狭隘经验或妄想不劳而获的愚蠢行为。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本义与字面解释
- 待兔:等待兔子。
- 守株:守着树桩。
- 字面意思指守在树桩旁,期望再有兔子撞死在树桩上。
二、典故出处与引申义
该成语典出《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故事讲述宋国一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便放弃农具,终日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得到兔子,结果一无所获且被人耻笑。
- 核心引申义:讽刺那些拘泥于狭隘经验、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也讽刺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获得意外收获的懒惰思想或侥幸心理。
三、现代释义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待兔守株”主要包含以下含义:
- 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形容思想僵化,死抱着过时的、偶然的经验不放,不能适应新的情况或变化。
- 妄想不劳而获:指企图坐等意外的好事再次发生,而不愿付出努力去争取。
- 愚蠢的侥幸心理:强调其行为是愚蠢的、徒劳的,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四、语法功能
- 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 作谓语:如“切不可待兔守株”。
- 作宾语:如“这无异于待兔守株”。
- 作定语:如“待兔守株的想法”。
参考来源:
-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守株待兔”条.(注:该词典是规范现代汉语词汇的权威工具书,条目释义清晰准确。)
- 中华书局.《中华成语大辞典》.“守株待兔”条.(注:该辞典收录成语丰富,注重考源和释义的深度,是研究成语的重要参考书。)
参见:
网络扩展解释
“待兔守株”是“守株待兔”的变体,二者含义相同,均用于批判消极被动、固守经验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其核心是对侥幸心理和僵化思维的讽刺,强调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反对依赖偶然或固守旧法。
二、出处与典故
-
原始典故
源自《韩非子·五蠹》中的寓言:宋国农夫偶见兔子撞树而死,便放弃耕作,终日守在树旁等待下一只撞树的兔子,最终一无所获。
-
成语演变
“待兔守株”最早见于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序》,文中将其与“刻舟求剑”并列,批评拘泥旧法的行为。
三、用法与延伸
- 语法功能: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近义词: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坐享其成。
- 反义词:随机应变、通权达变、见机行事。
- 现实意义:常用于教育、管理等领域,警示人们需主动创新,避免依赖运气或固守经验。
四、例句参考
- 科研工作需不断探索,若一味待兔守株,终将落后于时代。
- 企业改革应摒弃待兔守株的思维,积极适应市场变化。
如需了解成语的完整故事或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可参考《韩非子·五蠹》及宋代文献《云笈七签》。
别人正在浏览...
笔力璧瑗不冷不热惨絶人寰窗子传閲垂天翅除月丹萸调曲誂越隄障对味儿富窟夫诸光赞官声红糟黄柳圜魄会徽胡拿奸孽掎裳连袂积墆警世祭盘柩尸蠲恤开利砍砸器寇边蓝婆梁崩哲萎鲢子利弊绫罗绸缎面赪颈赤乃纔轻洁清制深痼深山穷谷诗情竖窑死地死无对证邃室探符天空海阔龆龀突突未芽卧蓐窝窝凹凹武梁祠画像吴门无所施其伎相地家憸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