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蓐的意思、卧蓐的详细解释
卧蓐的解释
犹卧病。《后汉书·赵岐传》:“年三十餘,有重疾,卧蓐七年。”
词语分解
- 卧的解释 卧 ò 睡倒,躺或趴:卧倒。卧铺。卧室。卧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卧卧传中”)。 * 。卧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卧虎(喻潜藏着人才)。 把去壳的鸡蛋
- 蓐的解释 蓐 ù 陈草复生,引申为草垫子,草席:蓐妇(产妇)。蓐母(接生婆)。坐蓐(临产)。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卧蓐”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具体意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读音:wò rù
- 字形结构:由“卧”(躺卧)和“蓐”(草席、草垫)组成,字面含义为“躺卧在草席上”。
二、主要含义及语境
-
丧葬礼仪中的“守灵”行为
在《礼记·丧大记》等古籍中,“卧蓐”指子女为逝去亲人守灵时,席地而卧的仪式。具体表现为:
- 居住环境:住简陋房屋,睡草席(苫)、枕土块,饮食用瓦器。
- 象征意义:通过身体受苦表达哀痛,体现孝道与对逝者的尊重。
-
“卧病”或“临产”的引申义
在非丧葬语境中,“蓐”可指产褥或病榻,因此“卧蓐”也可表示:
- 长期患病:如《后汉书·赵岐传》记载“卧蓐七年”,指因病卧床。
- 产妇临产:古代将分娩称为“坐蓐”,“卧蓐”则可能指产前休养(此用法较少见)。
三、文化内涵辨析
- 礼仪与情感:丧葬中的“卧蓐”是儒家“慎终追远”思想的体现,强调通过自我约束传递哀思。
- 语义演变:随着时代变迁,“蓐”从草席引申为病榻或产褥,导致词义分化,需结合文献具体分析。
四、现代使用建议
当代语境下,“卧蓐”多用于历史或文化研究,日常交流中已罕见。若需表达“卧病”,更常用“卧病在床”;“守灵”则多用现代白话词汇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卧蓐的意思
卧蓐(wò rù)是一个成语,意为在病榻上躺着。形容重病缠身,无法下床活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卧蓐由卩(卩部首)和艹(草字头)两个部首组成。卩部的笔画数为2,艹部的笔画数为6,总笔画数为8。
来源
卧蓐最早出现在《史记·医书》中,形容病榻之上。
繁体
繁体字为臥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卧蓐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病得很重,卧蓐不起。
2. 他一病不起,一直卧蓐在家。
组词
卧床、卧病、卧榻等。
近义词
卧病、臥床。
反义词
起身、起床。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