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砍砸器的意思、砍砸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砍砸器的解释

石器时代的工具,形状不固定。将砾石或石核边缘打成厚刃,用以砍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制造和使用的一种多功能石制工具,其名称由“砍”和“砸”两个动词组合而成,直观反映了核心功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词源

“砍砸器”在汉语中属复合词,“砍”指用刃部劈击物体(如树木),“砸”指用重物捶打或撞击(如敲骨吸髓)。该词最早见于中国考古学文献,专指一类边缘经简单打制、兼具砍伐与砸击功能的原始石器。《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粗制石器,用于砍伐树木或砸碎硬物”,《中国考古学大辞典》进一步明确其“无固定形状,以砾石或石核加工出刃缘或钝厚端”的特征。

二、形制特征

砍砸器通常以天然砾石或大型石核为原料,通过单向或双向锤击法在石器一端或侧边打造出不规则的刃口,其余部分保留原始形态以便握持。其长度多在10厘米以上,重量可达数公斤,形态粗犷厚重,区别于更精细的刮削器或尖状器。据《石器技术研究》,这类工具的制作体现“实用优先”原则,加工痕迹集中于功能部位。

三、功能与用途

  1. 砍伐作用:刃部用于劈砍树木枝干,获取木材或开辟路径。
  2. 砸击作用:厚重端可锤砸坚果、骨骼或矿石,提取食物或原料。
  3. 多功能性: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兼具挖掘(如刨取植物根茎)或狩猎防卫功能。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指出,砍砸器常见于早期遗址(如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穴),是当时人类适应环境的“生存工具包”核心组件。

四、考古学意义

作为旧石器技术的代表性器物,砍砸器反映了人类对石材特性的初步认知和功能设计意识。其广泛分布于亚非欧大陆,尤其在中国南方砾石石器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如广西百色遗址)。《中国考古学通论》强调,此类工具见证了早期人类从被动使用天然物到主动改造自然物的关键转变。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2. 王巍 主编.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
  3. 王社江. 《石器技术:理论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12.
  4. 高星, 裴树文.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5. 张之恒. 《中国考古学通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网络扩展解释

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一种多功能工具,其核心特征和用途如下:

  1. 基本定义与制作
    砍砸器通常由砾石或石核加工而成,通过将边缘打造成钝厚的刃口形成工具。其形状不固定,器身厚重,体现了早期人类对石材的初步加工技术。

  2. 主要功能
    兼具砍劈、锤砸、挖掘等多种作用,具体应用场景包括:

    • 砍伐树木或加工木棒
    • 挖掘植物块根
    • 砸开坚果或动物骨骼(如考古发现中与犀牛骨、剑齿象骨共存的案例)
  3. 考古意义
    这类工具常见于旧石器时代遗址(如东非奥杜威峡谷),常与刮削器、石锤等石器共同出土,反映了早期人类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

  4. 形态特征
    刃口呈钝厚曲折状,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工具的耐用性,也使其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适用于高强度劳作。

作为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性工具,砍砸器展现了人类早期工具制造的技术水平,其多功能性在采集、狩猎和工具加工等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别人正在浏览...

八花九裂把总标队柴禾垛唱第骋説沉住气垂青大腹便便嶝道定器洞霄法器分弦覆杯逛膀子孤妍汉档房毫不犹豫鹤位龁齩呵责火耕流种虎戏呼之欲出江漘兼圻见弃寄附铺纠合决发拒理轲愈狼顾鸱张连台本戏流眺露台露妆懋敦曩日蒲鞭起民轻徒晴燠球茎甘蓝气消胆夺瞿然攘斥沈窘神耀湿润书翰素德锁缰胎肩通要颓踏外存储器无可奈何洗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