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酒糟。可用作调味品。 宋 陆游 《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诗:“未论索饼与饡饭,最爱红糟并缹粥。”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江 南 闽中 公私醖酿,皆红麴酒,至秋尽食红糟,蔬菜鱼肉,率以拌和,更不食醋。”
红糟是源自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副产品,具有独特风味和文化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红糟是红曲酒(或黄酒)酿造过程中过滤酒液后剩余的红色酒渣,主要由糯米和红曲菌发酵而成。其名称中的“红”源于红曲菌产生的天然红色素,“糟”则指酒渣。福建地区是红糟的主要产地,尤其在闽菜中占据重要地位。
红糟的使用可追溯至宋代,《鸡肋编》记载闽地人用其腌制食材,陆游诗中亦有“最爱红糟并缹粥”的描述。朱熹也曾提及福州红糟,印证其作为传统调料的悠久历史。
在成语中,“红糟”偶被比喻为无用之物(如),但实际应用中更多体现古人“变废为宝”的智慧,成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符号。
如需了解具体菜谱或古籍原文,可参考、4、5等来源。
红糟是指一种由红曲(由红曲霉发酵制成的红色酒曲)制成的米饭酒,也叫红米酒,色泽红亮如玛瑙。它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米酒,在江南地区特别流行。
红糟的拆分部首是纟(红的部首)和米(糟的部首),共计10个笔画。
红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酿造红糟。红糟在宋代流传得尤为广泛。它的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成为独具特色的酿酒传统。
红糟的繁体字为「紅糟」。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红糟通常写作「紅艄」,这个写法可以在一些古代文献中看到。
1. 厨师正在制作红糟鸡。 2. 醉楼自家酿造的红糟味道独特。
红糟酒、红糟鸡、红糟蒸饭、红糟汤、红糟炖肉。
红曲、红米酒。
白糟、酒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