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警世的意思、警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警世的解释

谓警告世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二僧入冥》:“天理果报之事,未有昭昭如此事者,故书之以警世云。” 明 归有光 《<卓行录>序》:“所以扶翊纲常,警世励俗,则一而已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然神道设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 萧乾 《南德的暮秋·十月十五日》:“村人于是向天许愿,说每逢十年全村必演一季警世的宗教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警世”是汉语中具有警示意义的复合动词,由“警”(警告、提醒)和“世”(世间、世人)构成,本义为“告诫世人”,引申为通过揭示问题或后果,促使社会或个体反思、避免错误的行为或思想。该词常见于文学、哲学及社会评论领域,具有明确的教化功能。

从汉语词典角度分析:

  1. 词义结构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解释为“警示世人”,强调通过事例、言论等传递深刻教训。例如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以故事形式揭露社会弊端,达到劝诫目的。

  2. 引申含义

    《汉语大词典》指出,“警世”包含两层内涵:一是对现实问题的揭露(如腐败、道德滑坡),二是对未来危机的预见性提醒(如环境恶化、科技伦理)。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言论即被视为一种警世表达。

  3. 词性及用法

    该词多作谓语或定语,如“警世之作”“警世恒言”。清代《文史通义》中“文以载道,诗以警世”体现了其文学功能。现代用法扩展至“警世预言”“警世纪录片”等跨媒介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警世”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ǐng shì,意为警戒、警告世人,使其醒悟或反思。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籍溯源:
    •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提到“书之以警世”,记录因果报应故事以警示后人。
    • 明代归有光在《卓行录序》中用“警世励俗”说明其劝诫世风的作用。
  2. 文学应用:
    • 明代唐寅(唐伯虎)创作《警世》诗,以“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等句,通过人生哲理劝诫世人豁达处世。

三、文化意义


四、现代延伸

如今“警世”常用于形容具有现实批判意义的作品或言论,如环保纪录片、社会问题小说等,延续其“唤醒反思”的核心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寅《警世》诗全文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古诗文网(来源6、8)等权威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

白俄碑刻摒除蝉翅搨长江赤丸畴亩祠祭等务刁讼方良讽读凤念钩辀勾卒刮刬螝蛾寒钟澴波黄芦婚仪火珠荐藉介慎机耕队及禄踦履金鷄纳霜禁苑梁楹丽春离殿柳菌龙虱虑难卖弄风情谩侮眠起啮梨柠檬鸥盟亲校忍涕山陆折难事后诸葛亮失偶视为寇雠水嘴说铁骑儿苏井抬贴同职亡虏望日汙伤遐长贤佐虓雄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