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灵柩。《荀子·大略》:“送死不及柩尸,弔生不及悲哀,非礼也。”
“柩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装有遗体的棺材,即“灵柩”。该词由“柩”(装有尸体的棺木)和“尸”(遗体)组成,强调以棺材为载体存放逝者遗体的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荀子·大略》:“送死不及柩尸,吊生不及悲哀,非礼也。”。此句意为:送葬未参与护送灵柩,慰问生者未表达哀伤,均不合礼仪。可见“柩尸”在古代礼仪文化中与丧葬仪式密切相关。
三、单字解析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文史领域。日常表达中常用“灵柩”“棺木”等替代。
《柩尸》一词指的是装载尸体的棺材,通常是指已经死去的人的遗体。它用来描述一个人死后遗体被置于棺材中的状态。
根据《康熙字典》,《柩尸》的部首是木,共有7个笔画。
《柩尸》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周礼·天官·大司冢》一书中。在繁体字中,柩尸的写法为「柩屍」。
在古代汉字中,柩的写法为「梾柩」,尸的写法为「屍」。这两个字在组合后形成了「柩尸」。
1.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柩尸放入地下。
2. 柩尸的面容平静安详。
3. 今天是我爷爷的葬礼,柩尸已经准备好了。
柩具、柩车、柩帐、尸身、尸骨。
棺木、棺材、灵柩。
生者、活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