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燋烛的意思、燋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燋烛的解释

火炬。《诗·大雅·桑柔》“具祸以烬” 唐 孔颖达 疏:“烬,是燋烛既然之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燋烛”为古代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燋:古同“焦”,《说文解字》释为“火所伤也”,本指物体经火烧而枯黑,引申为干燥、枯竭之义(《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烛:原指火炬,《礼记·曲礼》郑玄注“烛,炬也”,后指蜡烛,象征光明或时间流逝,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文献释义 “燋烛”在古籍中多指即将燃尽的蜡烛,承载两层意象:

  1. 物质形态:形容烛体焦黑残损的状态,如《太平御览》卷八七〇引《三辅决录》“燋烛无膏,当晓而灭”。
  2. 象征意义:隐喻生命、时光的消逝,见《全唐诗》卷四二五白居易诗注“燋烛夜短,苦昼长之难遣”。

三、权威参考 该词释义综合引自《汉语大词典》(第7册,第153页)及《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济南出版社,1993年,器物篇)。

网络扩展解释

“燋烛”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燋烛”读作jiāo zhú,意为火炬。其核心意义与火把、燃烧的照明工具有关。


二、字义拆解

    • 读音为jiāo,指引火用的柴,或同“焦”(如物体烧焦后的状态)。
    • 读音为zhú,本义为火炬,后也指蜡烛,引申为“照亮”。

三、古籍引用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注释《诗经·大雅·桑柔》“具祸以烬”时提到:

“烬,是燋烛既然之餘。”
意为:燃烧后的灰烬是火炬(燋烛)燃尽的残留物。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燋烛”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或对古汉语的研究中。其含义更接近“火把”,而非现代蜡烛。


建议

由于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若需严谨考据,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或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安稳稳鳌波敖客白芨草屋刬灭齿尊带过曲单务点子地变顶阀动色东走西顾烦鹜发曙冯垣赋给傅合附辇诰辞罣碍光名关崄阖闾城红喷喷厚密慌错悔恨交加轇轕贾袖传香经论九华殿樛嶱橘奴距跃三百口声临检柳眉踢竖六情留荑轮藏能有攀亲偏担儿漂洒屏翊磬叔栖鸟染爱送解脱口秀莞尔亡其微睇无心炙五云裘瑕恶闲厩使希留合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