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社日的意思、社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社日的解释

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间或有四时致祭者。 周 代本用甲日, 汉 至 唐 各代不同。 唐 张籍 《吴楚歌》:“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宋 王安石 《歌元丰》:“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唐 宋 以前皆以社日停针线,而不知其所从起。余按《吕公忌》云‘社日男女輟业一日,否则令人不聪’,始知俗传社日饮酒治耳聋者为此,而停针线者亦以此也。”参阅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二社日》、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社日用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社日是中国古代祭祀土地神(社神)的重要传统节日,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核心定义与时间特征

社日指古代春秋两季祭祀社神的固定日期,通常以干支纪日法确定。

二、民俗活动与文化表现

社日以集体祭祀为核心,延伸出宴饮、歌舞、竞技等公共活动:

  1. 祭祀仪式:官方与民间共筑社坛,供奉牲醴,象征“聚土为社”的原始信仰。
  2. 社会宴饮:乡邻共分祭肉(“社肉”),饮酒欢聚,如陆游《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3. 娱乐功能:赛社、演社戏等民俗活动强化社区凝聚力。

    来源:钟敬文《中国民俗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详述社日作为“社区性节日”的社会整合作用。

三、文化内涵与历史演变

权威文献参考:

  1. 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8年。
  2. 钟敬文《中国民俗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
  3. 裘锡圭《文史丛稿》,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年。
  4. 《礼记·祭法》,中华书局点校本,2015年。

网络扩展解释

社日是中国古代祭祀土地神(社神)的重要节日,其核心含义及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社日源于农耕社会对土地的崇拜,是农民祈求丰收和平安的祭祀活动。古时分为春社(祈求丰收)和秋社(酬谢丰收),汉代前仅有春社,汉代后增加秋社。

二、时间计算

三、主要习俗

  1. 祭祀仪式:在社坛(土地神祭坛)献祭,祭品包括谷物、肉类等,由村长或祭司主持。
  2. 民俗活动:集体欢宴、竞技表演、歌舞庆祝,如王驾《社日》描绘的“家家扶得醉人归”场景。
  3. 停劳休作:社日当天暂停针线、耕作等日常劳作,专注祭祀与庆祝。

四、文化意义

五、常见误区

扩展阅读:王驾《社日》通过“稻粱肥”“豚栅鸡栖”等意象,侧面展现社日的丰饶与欢庆,被誉为“不写之写”的典范。

别人正在浏览...

报蒸避雷针拨烦才名點醒调任递更盯人斗乱放饷匪兵钩町罟师寒风刺骨阖座呼不给吸剑桥积恶儆励警探鸡黍聚米为山客子库书苦孜孜滥祠链反应离上论主铆工明察泥濜逆天犯顺睨望女侍泡溲牵掌峭法榷货务让揖刃迎缕解柔肠寸断桑皮山龛神色轼柜收小的双宾语署事思愿绥和逃让天开眼体己钱头茶投几外客五虑像夹纤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