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刍藳的意思、刍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刍藳的解释

亦作“ 芻稾 ”。干草。《商君书·去强》:“彊国知十三数:……马、牛、芻藳之数。”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五:“芻藳有常温,採莒足朝餐。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飢寒。”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九:“ 冯道 纯俭,顷在 德胜寨 ,所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而食,卧则芻藳一束。” 清 薛福成 《练兵》:“募万人之军而树之将,供之财糗,芻稾、器仗无不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刍藳(chú gǎo)是汉语词汇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单字本义与历史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刍:《说文解字》释为“刈草也”,本指割草,后引申为饲喂牲畜的草料。
  2. 藳:为“稾(稿)”的异体字,《说文解字注》载“稾,秆也”,即禾类植物的茎秆。

二、复合词义

“刍藳”指代喂养牲畜的草料或作燃料的禾秆。例如《诗经·小雅》中“生刍一束”与《汉书·萧何传》中“不穿窬稾”的记载,均体现其与农业生活的密切关联。

三、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该词多用于古代农书与文学作品中,如《齐民要术》强调“刍藳备蓄”为畜牧要务,反映古代农耕社会对资源利用的重视。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刍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ú gǎo,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1.基本含义

“刍藳”亦写作“刍稾”,本义指干草,由“刍”(饲料、草料)和“藳”(草木茂盛的状态)组合而成。它既可指具体的干草,也可引申形容粗糙简陋、未经修饰的状态,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2.使用场景

3.延伸意义

现代汉语中,“刍藳”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文学创作中,作为具有古典韵味的修辞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商君书》、陶潜诗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摆脱膀子吊蹩气摈退仓卒之际茶坊常住奴朝元阁赤贫如洗牀屏楚龚定籍敦懿独行踽踽饭格封盖风汉讽议分期腐语覆帐鬼责国初好彩回次角口较痊家雀儿禁池金水桥记曲踞虎盘龙军兴军乐口苦雷岸列署廪缣蒙茸明煇暋乱愍恤蒲窝子倾巢出动青门解袂扫学上山捉虎,下海擒龙邵生试市爽垲汤液挑拣屠夫土话土霉素袜带亡地握炭流汤闲艳瞎七瞎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