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独行踽踽的意思、独行踽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独行踽踽的解释

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毛 传:“踽踽,无所亲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凯风,涕泣如雨。”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正虑独行踽踽,得卿同行固妙,但无可托词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独行踽踽”是汉语成语,形容人独自行动、形单影只的状态。该词由“独行”与“踽踽”两部分构成:“独行”指独自一人行走,强调行为上的孤独性;“踽踽”出自《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本义为孤单行走时脚步迟缓、神态落寞的样子,朱熹《诗集传》注为“无所亲之貌”。二者连用后,语义叠加,既包含行动上的孤立,又暗含心境上的寂寥。

从构词渊源看,这一成语最早可追溯至《诗经·唐风·杕杜》的“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以自然意象映射社会关系中无人相伴的困境。汉代《说文解字》释“踽”为“疏行貌”,清代段玉裁注曰“谓行列稀疏”,进一步强化了步伐缓慢与人群疏离的双重意蕴。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语境,例如描写人物在逆境中孤身奋斗,或刻画暮年凄清的场景。

权威典籍如《汉语大词典》收录此词,释义为“单身行走,孤独无依”,《古代汉语词典》则从语用角度指出其多与“茕茕孑立”等词构成互文,共同表达孤寂主题。语言学家王力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特别强调,“踽”字在现代口语中已不单用,仅保留于“踽踽独行”“独行踽踽”等固定搭配中,成为汉语词汇演变的典型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独行踽踽”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该诗描写先秦时期妻子因丈夫久役未归,独自徘徊的孤独场景,后毛传注“踽踽,无所亲也”进一步强化了孤寂感。

三、深层含义

四、用法示例

五、常见误区

若需更多诗词引用或历史用例,可查阅《诗经》原文及《浮生六记》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罢论边情並頭叢鬓目不识时务璨烂鹾咸黨禍调发都雅公台官健慧义将机就计艰困尖溜溜皦白骄愎挟主行令犄角之势惊尘京甸旌延金莲花九命讥问觉非攫齧开话空迥口耳并重令人临难铸兵龙动卵裂沦陷区砢么绿衣使者漫地漫天门可罗雀明星泼泼撒撒球台缺隟取扰勝券生长素升秩顺杆爬司柁腾扬佻巧题目屯丁尾鬃污损响钞精银晓得霄冥细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