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官之署。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屯坊列署,三十有二。” 吕延济 注:“列署,百官诸曹。” 唐 王维 《送郑五赴任新都序》:“搢绅先生,居多结友,诸曹列署。”
“列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百官之署”,即指代朝廷或官府中各个官署的统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列”意为排列、罗列,“署”指官署、衙门。组合后“列署”特指多个官署并列存在的状态,常用来形容官僚机构的整体结构。
文献出处
用法特点
该词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属于历史词汇。其语境常与官僚体系、官制描述相关,例如“屯坊列署”即指官署与坊市并立的空间布局。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注解,可参考汉典、《景福殿赋》等来源。
《列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详细列举和安排”。常用于描述某种工作或任务的具体安排和部署。
《列署》的部首为“刂”(刀刃部),笔画数为12画。
《列署》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列”意为“排列、列举”,“署”意为“安排、布置”。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详细列举和安排某种工作或任务。
《列署》的繁体字为“列署”。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列署》的“署”字使用的是“聿”作为旁旁。例如:䘓、䔒。
1. 请把下周的工作列署一下,让大家清楚各自的任务分工。
2. 经理根据报告的要求列署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3.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进行周密的列署。
1. 列明:详细写出、罗列清晰。
2. 署名:签字、签名。
3. 列席:作为观察员出席。
1. 安排:筹划、部署。
2. 规划:计划、设计。
3. 计划:策划、安排。
1. 粗略:简单、草率。
2. 临时:临时、暂时。
3. 无序:混乱、杂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