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又名红厚壳、海棠果。藤黄科。常绿乔木。干高大,叶对生,有光泽,椭圆形或宽椭圆形。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白色,有香气。核果球形,熟时黄色,肉质。生长于我国 广东 、 广西 、 台湾 等地; 东南亚 至 非洲 亦产。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滑润油和医药用;木材坚实,是良好的造船、枕木、桥梁用材;树皮含树脂,供药用。
(2).胡杨的别名。《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国出玉,多葭苇、檉柳、胡桐、白草。” 颜师古 注:“胡桐亦似桐,不类桑也。虫食其树而沫出下流者,俗名为胡桐泪,言似眼泪也。可以汗金银也,今工匠皆用之。流俗语讹呼泪为律。”
“胡桐”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且具有文化寓意:
红厚壳(海棠果)
属于藤黄科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台湾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其特征包括:
胡杨的别名
杨柳科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如中国西北)。其特点有:
“胡桐”一词源于古人对胡杨的称呼(如《汉书》记载),虽与梧桐形态差异大,但文化内涵相通:
部分资料提到胡桐被误称为“法国梧桐”(悬铃木),实为名称混淆,两者科属不同。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植物学文献或古籍《汉书》等来源。
《胡桐》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树木。它是一种常绿喬木,叶子大而圆形,树冠茂密,株高可达20米。胡桐树的花朵呈黄色,开花期一般在夏季,非常美丽,因此也常被用来修饰园林景观。
《胡桐》这个汉字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胡(四点水)和桐(木字旁)。它包含了11个笔画。
《胡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演变过程。它的古字形写作“胡櫳”。在繁体字中,“胡櫳”写作“胡楞”。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胡桐这个词的古字形可以写作“胡櫳”。古代人们用笔在竹简、卜甲或青铜器上书写汉字,其书写方式和现代稍有不同。
例句: 1. 园林中的胡桐在夏季盛开,美丽动人。 2. 这座城市的街道两旁都种满了胡桐树。
组词: 1. 胡桐树 2. 胡桐花 3. 胡桐林
近义词: 1. 咬桐 2. 黄杨
反义词: 无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