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抱愧。《实事白话报》1926.1.9:“无奈 安生 心里讨愧,所以脸上才闹的挺僵。”
“讨愧”并非现代汉语中的标准词汇,目前也没有在权威词典或常见语境中被收录和使用。根据字面拆分分析:
组合起来可能有两种推测:
建议:
由于缺乏具体语境和可靠来源,以上仅为推测,建议使用更通用的词汇表达含义。
讨愧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为自己的行为或思想感到羞愧、惭愧。
拆分部首和笔画:
讨(已)+ 愧(心) = 19画
来源:
《讨愧》一词来源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个故事。屈原曾在楚国担任重要职位,贾生则是他的朋友,两人因反对当时楚国的政策而不满。后来,屈原因党争被贬,贾生虽然有才华被任命为楚国的诸侯,但他却对屈原的不幸感到羞愧。从此,“讨愧”成为表达内心羞愧、惭愧的词语。
繁体:
「討愧」
古时候汉字写法:
「託愧」或「託愴」
例句:
1. 我的懒惰让我深感讨愧。
2. 他的错误行为让他自讨愧。
组词:
讨债、讨好、自愧弗如、愧不敢当
近义词:
惭愧、羞耻、自愧不如
反义词:
得意、骄傲、无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