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赏玩山水的志趣。 唐 皎然 《奉应颜尚书真卿观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 颜公 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2).谓知音人的情意。典出《列子·汤问》:“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钟子期 必得之。”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试将 钟子 山水意,一洗 退之 冰炭肠。”
“山水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析:
自然景观的意境
指对山水景色的审美情趣或艺术化表达,常用来形容诗画作品中融入的自然意境。例如文人通过山水画传递对自然的感悟()。
知音之情
源自《列子·汤问》中“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的典故,比喻心意相通的情感。钟子期能领会伯牙琴声中的山水意象,故“山水意”也代指知己间的默契()。
多见于古典诗词、绘画评论或描述文人雅士的志趣。例如:“此画山水意深远,墨色间可见作者胸中丘壑。”
如需进一步探究典故或艺术表现,可参考《列子·汤问》及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来源:、)。
《山水意》是一个中文词语,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景象具有山水的意境、韵味或特点。它可以指山水画中所描绘的自然风景,也可以指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或场景中所呈现的山水特色。
《山水意》的拆分部首是“山”和“水”,其中“山”的部首是“山”,它由三画组成;“水”的部首是“氵”,它由三画组成。
《山水意》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山水画的流派。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表现山水来传达情感和意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山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人们逐渐将其与美、诗意和自然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这个词语。
在繁体字中,山水意被写作「山水意」。
在古代,山字的写法是“山”,它由三画组成;水字的写法是“氵”,它由三画组成;意字的写法是“意”,它由思字旁和音符旁组成。
1. 这幅画展现了浓郁的山水意,令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2. 这个园林设计融入了山水意,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组词:山水画、山水诗、山水风景、意境。
近义词:意境、山水风格、山水特色。
反义词:非山水意、平淡无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