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陈寅恪的意思、陈寅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陈寅恪的解释

陈寅恪(1890-1969) : 史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曾在欧美留学十余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民族史、古代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建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全国******常委。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与语言学家。其姓名中的“恪”字在汉语中读作“què”,遵循其家族方言习惯,该读音在学术领域被广泛认可。

学术贡献与研究方向

陈寅恪的研究领域涵盖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佛教典籍考据、蒙古史及敦煌学等。他提出“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主张通过文学作品还原历史语境,这一理论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其代表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系统梳理了中古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被《中国大百科全书》列为史学经典著作。

代表著作与学术地位

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著作,融合了文学、史学与语言学多重维度,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前瞻性。其学术成果被《辞海》(第七版)列为“中国现代史学代表人物”词条核心内容,并获评“中国二十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体系构建者”。


参考来源:

  1.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
  2. 《中国历史研究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第三版)
  4. 《辞海》(第七版)历史分册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网络扩展解释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和诗人,其名字的发音与学术精神均具有独特内涵。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名字发音争议


二、生平简介


三、学术贡献与领域


四、学术精神与影响


五、代表作与影响


“陈寅恪”不仅是一个名字,更代表了一种跨越学科壁垒的学术境界与精神追求。如需进一步了解其生平细节或著作,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传记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艾气饱閲裁船充耳不闻春蛙秋蝉祠赛啗嚼丹青地担杖帝城顶毛东澳暖流东榑妒忮法界观锋鍉妇好躬蹈瑰絶寒丝丝诃罗陁国化化笺黄离离黄芒瘴回罔家竖捷疾鬼禁食锦心绣口酒礼菌蟪恳愤砺带河山灵亮旅饮麪肥内侄女虐政酿具平板电脑前功尽废羬羊取人森密讪傲设文势态视态双生子税户薯莨肆意妄为私忧损兵折将素足腆嘿铁片涒滩王恭柳乡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