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兵折将的意思、损兵折将的详细解释
损兵折将的解释
[suffer heavy casualties in battle;lose the army and its general] 大量丧失士兵并损折了将领。形容作战惨遭失败
一败于定州,再败于真定,损兵折将,连自成自己也带了箭伤。——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详细解释
兵士和将领都有损失。谓作战失利。《水浒传》第八一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沿海力战,损兵折将,宜坐内地不能策应之罪。”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他不是不想立功,而是想等到 曹变蛟 和 左光先 快把敌人杀败时他才出马、不用过多的损兵折将就拿到胜利果实。”
词语分解
- 损的解释 损 (損) ǔ 减少:损失。损耗。损益。增损。亏损。损兵折将。 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损坏。破损。易损。 使蒙受害处:损害。满招损,谦受益。 用刻薄的话挖苦人:损人。 刻薄,毒辣:这话太损了。 益增
- 将的解释 将 (將) ā 快要:将要。将至。将来。即将。 带领,扶助:将雏。扶将。将军。 拿,持:将心比心。 把:将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用言语刺激:你别将他的火儿了。 保养:将养。将息
网络扩展解释
“损兵折将”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在战争中士兵和将领都遭受严重损失,多用来形容作战失败或遭受重大挫折。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语构成与字义
- 损:损失,指人员或物资的减少()。
- 兵:士兵,泛指军队中的普通战斗人员。
- 折:折损,指伤亡或失去战斗力。
- 将:将领,即军队中的指挥官。
整体含义为“士兵和将领均受损失”,强调作战失利后的惨重代价。
2. 核心含义
- 军事层面:形容战争中因指挥失误、实力不足或遭遇强敌导致兵力严重受损。例如,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描述李自成“损兵折将,连自成自己也带了箭伤”()。
- 引申意义:现也用于比喻其他领域的失败或损失,如商业竞争、体育赛事等。例如:“公司因决策错误而损兵折将,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3. 出处与典故
- 最早记载:出自元代戏曲《千里独行》:“丞相也枉则损兵折将”()。
- 经典引用:明代《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提到“损兵折将,虚耗了钱粮”,进一步强化其“战败耗损”的语境()。
4. 使用场景与示例
- 战争描述:如“敌军在伏击战中损兵折将,最终溃败撤退”()。
- 批评决策失误:如“这场谈判策略不当,导致我方损兵折将,优势尽失”()。
5. 近义与关联词
- 近义词:损军折将、溃不成军()。
- 反义词: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损兵折将”不仅描述军事失败,更广泛用于强调因错误决策或行动导致的重大损失,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引申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损兵折将
《损兵折将》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在战争或军事行动中,因为误策或失误而导致士兵伤亡和损失。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损、兵、折将。其中,损是一个意义为伤害、削弱的动词,兵指士兵、军队,折将是一个动词短语,意为挫败对方的将领。所以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在战争中误伤或误导导致士兵伤亡和将领失败。
《损兵折将》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在当时的战争中,将领们往往在指挥士兵时采取错误的策略或因为个人的失误而带来损失和失败。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有多次出现,用来形容军队因战争策略错误而导致胜利失败。
在繁体字中,《损兵折将》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损、兵、折将三个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些字形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不过,就《损兵折将》这个成语而言,其古代汉字写法和现代并无差异。
以下为一些使用了《损兵折将》的例句:
- 他的错误决策导致了整个士兵团的损兵折将。
- 战争中的损兵折将使得整个军队的士气低落。
- 这次战斗的损兵折将,让将领们倍感压力。
与《损兵折将》相关的组词有:
- 损伤:蒙受某种程度的伤害。
- 折败:战败,被敌方击败。
与《损兵折将》相对的反义词可以是:
- 全军覆没:指战争中整个军队被完全摧毁。
- 大捷:指战争中取得大规模胜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