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堕罗鉢底的意思、堕罗鉢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堕罗鉢底的解释

南海古国名。即 堕和罗国 。 暹罗 古都 大城 梵名音译。《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真腊》:“水 真腊国 ……西至 堕罗鉢底 国,南至小海,北即陆 真腊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堕罗鉢底是古代东南亚重要城邦国家名称,源自梵语"Dvaravati"的音译,意为"有门户之城"。《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公元六至十一世纪存在于今泰国湄南河流域的古国名"。该词最早见于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三摩呾吒国"条目,记载其地理位置"东际山海,西接印度"。

根据《东南亚历史考古研究》记载,堕罗鉢底王国是孟人建立的国家,核心区域位于今泰国佛统府至乌通古城一带,都城遗址中出土的梵文碑铭与佛教造像证实其作为南传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地位。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段立生的《泰国古代史》指出,该国通过湄南河三角洲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出土的中国唐代青瓷与波斯玻璃器印证了其国际贸易枢纽功能。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堕罗"对应梵语dvara(门),"鉢底"为pati(主人),完整词义可解作"门户之主",暗喻其控制暹罗湾与内陆水系交通要道的战略地位。泰国艺术厅考古报告显示,堕罗鉢底文化以独特的法轮纹灰陶、青铜佛像著称,艺术风格融合印度笈多王朝与本土孟族元素,这种文化特征持续影响后世素可泰王朝的艺术发展。

网络扩展解释

“堕罗鉢底”一词有两种不同含义,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古国名(历史地理概念)

  1. 基本释义
    指南海古国堕和罗国(Dvaravati),是暹罗(今泰国)古都大城的梵语名称音译。
    据《旧唐书》记载,其地理位置在真腊国(今柬埔寨)以西,水陆真腊交界处。

  2. 历史背景
    堕罗鉢底是6-11世纪东南亚南传佛教的重要文化中心,融合了印度、高棉等地的艺术元素,并发展出具有孟族特色的佛教雕塑。

二、成语(佛教相关比喻)

  1. 基本含义
    形容人品行恶劣、道德败坏。
    源自佛教刑罚:罪人穿铁制容器(罗鉢)从高处坠下,引申为堕落恶趣的象征。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背离道德规范的行为,例如:“此人贪污受贿,可谓堕罗鉢底。”


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爱屋及乌奥斯卡奖白珩霸桥边捍碧鵶犀卜儿不居层流朝穿暮塞撤备丑辱春濑出入起居都内都灶罚首葑田凫绎隔断板贡奉公廉苟延残息规勉害鸟豁指头焦愁近涖既往拘蔽决科机要快报困倦梁苑雪灵空緑头巾梅鱼面然大士南面称尊女人气胖鼓鼓嫖客破殄諐尤青珉请愆秋音濡濡史实朔部泰山府君土蝼伟略委委蛇蛇午达香桂枭令笑迷糊胁降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