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崇鼎的意思、崇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崇鼎的解释

鼎名。古代宝器。一说为 周 时 崇国 之鼎;一说为 春秋 时 鲁国 之鼎,即谗鼎。《礼记·明堂位》:“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 郑玄 注:“ 崇 、 贯 、 封父 皆国名。 文王 伐 崇 。古者伐国,迁其重器。”《左传·昭公三年》《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 唐 孔颖达 疏:“ 服虔 云:‘谗鼎,疾谗之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一云, 谗 ,地名。 禹 铸九鼎於 甘谗 之地,故曰谗鼎。二者并无案据,其名不可审知。”按,《左传》 杨伯峻 注:“谗鼎本是 鲁 有,《韩非子·説林上》谓 齐 伐 鲁 ,索谗鼎云云,《吕氏春秋·审己篇》《新序·节士篇》皆作岑鼎,不知是此鼎否。” 宋 陈造 《赠钱郎中》诗:“彼此计乘除,得瓮丧崇鼎。”参阅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左氏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崇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崇”与“鼎”二字的本义及引申义综合理解:

  1. 字义解析

    • 崇(chóng):本义指高大、巍峨的山丘(《说文解字》:“崇,嵬高也。”),引申为崇高、尊崇、推崇、尊敬之意。如“崇山峻岭”形容山的高大,“崇拜”表示尊敬钦佩。
    • 鼎(dǐng):本义为古代烹煮食物的大型三足两耳青铜器(《说文解字》:“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因其为宗庙祭祀重器,象征政权、王位、显赫地位(如“问鼎中原”),并引申为显赫、盛大、重要(如“鼎盛时期”)以及诚信、权威(如“一言九鼎”)等义。
  2. 复合词“崇鼎”的含义

    “崇鼎”结合了“崇”的“高大、尊贵”与“鼎”的“重器、显赫”之义,其核心含义指:

    极其尊贵、显赫的鼎器;象征至高无上地位与权威的重器。

    它特指那些在礼制中等级最高、体量巨大、铸造精美、用于最隆重祭祀或象征最高权力的鼎。在古代语境中,“崇鼎”不仅是珍贵的实物,更是王权、天命和国家尊严的集中体现(参考《周礼·考工记》对鼎制的记载)。

  3. 文化象征与引申

    在历史文化中,“崇鼎”超越了其作为容器的实用功能:

    • 政权象征:如传说中大禹所铸的“九鼎”被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拥有九鼎即拥有天下(《左传·宣公三年》载楚王问鼎故事)。
    • 礼制核心:在宗法制度下,鼎的形制、数量和使用有严格等级规定,“崇鼎”代表着礼制的最高层级(参考《仪礼》中关于鼎簋使用的规范)。
    • 尊贵与祥瑞:因其材质贵重、铸造不易且意义重大,“崇鼎”也被视为祥瑞之物和尊贵地位的代名词(见《史记·封禅书》对宝鼎出世的记载)。
  4.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崇鼎”一词已非常用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考古、文化研究或文学作品中,用于指代古代那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著名鼎器(如司母戊鼎/后母戊鼎),或用于比喻极其尊贵、重要的事物(参考《汉语大词典》对“崇鼎”的释义)。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崇鼎”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礼器,其具体含义和来源在历史文献中存在不同解释,以下为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说明:

  1. 基本词义
    “崇鼎”特指古代的一种宝鼎,其名称来源有两种主流说法:

    • 一说为周代崇国的鼎器,周文王曾讨伐崇国后将其重器迁走()。
    • 另一说为春秋时期鲁国的谗鼎,因《左传》记载“谗鼎之铭”而得名()。
  2. 历史文献记载

    • 《礼记·明堂位》提到“崇鼎”与贯鼎、大璜等并列,属于天子祭祀或礼仪中使用的器物,郑玄注疏认为“崇”为国名()。
    • 《左传·昭公三年》中,唐代孔颖达在疏文中将“谗鼎”与“崇鼎”关联,但未明确二者是否为同一器物()。
  3. 文化象征意义
    鼎在古代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崇鼎作为天子之器,可能用于重大典礼或体现政治权威。其铸造与迁徙也反映了古代“伐国迁器”的传统()。

提示:关于两种来源的争议,目前尚无考古实物佐证,学界多通过文献互证分析。如需深入研究,可参考《左传》《礼记》原文及汉代郑玄、唐代孔颖达的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嗳哟懊憦白絁表观镳客菜人蒇事彻心彻骨赤神抽水机淳于丛莽怠旷电感钓纶杜工部祠趓楼放围鬼里鬼气规虑翰染宏玩黄陆化胎剑树奸汙搅计解破解簪金圣人郡界灵玄梨元龙荒朔漠罗峙駡架马蓝头马印明良攀引贫静铺搭乾陀罗青干晴丽祛瘀人虏纱巾事局师旅释跷绶带暑门四蔽索解人台弼推兵王济癖文绣窝鲁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