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纱厨 ”。纱帐。室内张施用以隔层或避蚊。 唐 司空图 《王官》诗之二:“尽日无人只高卧,一双白鸟隔纱幮。” 宋 李清照 《醉花阴》词:“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元 张可久 《卖花声·夏》曲:“纱幮籐簟,旋篘新酿,乐陶陶浅斟低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书室三楹,东一室隔以纱厨。”《红楼梦》第四十回:“ 李紈 、 凤姐 之几设於三层槛、二层纱厨之外。”
“纱幮”是古代汉语词汇,指一种用轻薄纱料制成的帐子,主要用于室内隔断或避蚊。以下是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出处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全唐诗》《宋词选》等文献。
《纱幮》是指一种用纱线织成的衣物,通常用于夏季穿着。它质地轻薄透气,被广泛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和床上用品等。
《纱幮》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纟」和「干」,其中「纟」表示与纺织品相关的意思,「干」则是表示盖、覆的意思。整个词共有12个笔画。
《纱幮》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晚,据考证是在清代洋务运动晚期从日本引入的,后来逐渐流传至中国。在繁体字中,「纱幮」这个词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纱幮」。
在古时候,「纱幮」这个词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汉字写法。根据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有可能使用各种不同的汉字来表示纱幮的意思。
1. 她穿着一件轻盈的纱幮,显得非常优雅。
2. 夏天来临,人们纷纷换上了纱幮的衣物,感受清凉的同时也展示时尚。
纱布、绸纱、纱罩、纱裙、纱帽、纱巾、纱绢等
纺织品、织物、布料
厚重、厚衣、毛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