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谏争如流”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拼音与字义
整体释义
形容劝谏的话如同流水般滔滔不绝,多用于描述臣子敢于直言进谏,且态度恳切、言辞不断。强调进谏的勇气和持续性。
出处与例句
用法与语境
补充说明
“谏争如流”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对“忠言逆耳”的推崇,常用于历史评价或文学作品中,强调进谏者的责任感与胆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出处或例句,可查看来源网页(如、3、5)。
《谏争如流》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建议争辩应当像水流一样顺畅,即畅所欲言。
《谏争如流》的成语拆分为:
谏(讠言部)
争(亻人部)
如(女子部)
流(水部)
《谏争如流》源自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朝中措》曲中“谏如潮,争如涛”,后来变为现在的成语。
《谏争如流》的繁体字为「諫爭如流」。
在古时候,成语《谏争如流》的写法略有不同,如:「諫爭如流」。
1. 在会议中,大家畅所欲言,真正做到了谏争如流。
2. 正直的官员应该勇于谏争如流,不畏权贵。
1. 谏言
2. 争议
3. 如水
4. 流畅
1. 言出如流
2. 侃侃而谈
3. 争论不休
1. 缄默不言
2. 沉默寡言
3. 不争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