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帝的守门人。《楚辞·远游》:“命天閽其开关兮,排閶闔而望予。”《宋书·礼志三》:“麾天閽,使啟关,謁紫宫,朝 太一 。”
(2).天宫之门。 元 萨都剌 《避暑乌石山饮天章台》诗之二:“题诗向天閽,奎光射瑶席。”
(3).帝王宫殿的门。 唐 蒋防 《藩臣恋魏阙》诗:“恩波怀 魏 闕,献纳望天閽。”《宋史·孟昶传》:“抗手疏以陈诚,伏天閽而请命。” 清 陈梦雷 《耿又朴年兄以三绝句见慰走笔步韵志感》:“索米 长安 亦圣恩,途穷难望叩天閽。”
“天阍”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典汉语词汇,其解释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天帝的守门人
源自神话传说,指守护天界门户的神明。如《楚辞·远游》中“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描述屈原幻想中命令天界守门人打开天门的情景。这一意象也见于《宋书·礼志三》的“麾天阍,使启关”,象征神明对人间秩序的保护。
天宫之门
引申为通往天界的门户,如唐代元萨都剌诗句“题诗向天阍,奎光射瑶席”,以“天阍”代指天界入口,承载宗教与文学想象。
帝王宫殿的门
在现实语境中,借指帝王居所或朝廷。例如《宋史·孟昶传》记载“伏天阍而请命”,此处“天阍”暗喻皇权中心;清代陈梦雷诗句“途穷难望叩天阍”,则表达对朝廷的诉求。
该词通过“天”(神明/至高)与“阍”(守卫)的组合,既体现古代对神圣力量的敬畏,也反映封建社会中皇权的神圣化倾向。其文学运用常见于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或暗含对现实权力的隐喻。
多出现于古典诗文、史书及神话文献中,现代汉语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文化、文学时仍具重要参考价值。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指向(神话/现实)。
《天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天空的守护者或者守卫天空的人。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天”和“阍”。下面将对《天阍》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介绍。
《天阍》的第一个字是“天”,它的拆分部首是“一”,拼音是“tiān”,共有4画。
《天阍》的第二个字是“阍”,它的拆分部首是“阜”,拼音是“hūn”,共有10画。
《天阍》在古代小说《红楼梦》中首次出现。它是作者曹雪芹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所创造的称号,用以形容天空的守卫者。
《天阍》的繁体字为「天閽」。
在古代,《天阍》的字形为一只手伸出,遮挡住直上天空的样子。这个手形表达了守护或者守卫的意思。
1. 他是城中的天阍,负责守卫天空。
2. 手起刀落,天阍立功。
3. 天阍用坚实的翅膀遮挡住阳光照射下来的地面。
天空、天神、天使、守卫、守护、防卫
天候、天职、天使
天翻地覆、天崩地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