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卤簿的意思、卤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卤簿的解释

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之目的不同,仪式亦各别。自 汉 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 唐 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晋书·赵王伦传》:“ 惠帝 乘云母车,卤簿数百人。”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四:“ 唐 人谓卤,櫓也,甲楯之别名。凡兵卫以甲楯居外为前导,捍蔽其先后,皆著之簿籍,故曰‘卤簿’。因举 南朝 御史中丞、 建康 令皆有‘卤簿’,为君臣通称,二字别无义,此説为差近。”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梁孝王 名 武 , 文帝 竇皇后 少子也。七国之叛, 梁 距 吴 楚 最有功,又最为大国,卤簿拟天子。”参阅《通典·礼六七》、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卤簿”是中国古代帝王及高规格仪仗制度的专称,其含义和演变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定义与核心内涵

  1. 基本概念:指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及护卫制度,涵盖车驾、扈从、仪卫等全套礼仪规范()。现代可类比为国家首脑重大活动的典章制度,包含仪仗队、军乐、安保等综合性安排()。
  2. 词源构成:
    • “卤”通“櫓”,原指盾牌,引申为护卫;
    • “簿”指记载仪仗规格的册籍,即对仪仗等级、规模、排列的明文规定()。

二、历史演变与等级扩展

  1. 早期应用:汉代起专属于天子,蔡邕《独断》记载“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
  2. 等级扩展:
    • 汉代以后:后妃、太子、诸侯王可使用(如春秋战国时周天子赐诸侯王“王仪卤簿”以显正统)();
    • 唐代制度:四品以上官员皆可配备,标志官僚体系的礼仪特权()。

三、功能与政治象征

  1. 仪式分级:根据出行目的(如祭祀、巡狩)调整仪仗规模,例如:
    • 大驾卤簿:用于祭天(圜丘)、祈谷等国家级祭祀();
    • 小驾卤簿:简化版,如《晋书》载晋惠帝乘云母车时“卤簿数百人”()。
  2. 权力标识:卤簿制度成为皇权与身份的核心象征,诸侯获赐卤簿即获政治合法性()。

四、相关文献与示例

可通过《独断》《晋书》《石林燕语》等古籍了解具体记载,或参考现代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的词条释义()。完整历史细节建议查阅《中国历代舆服志》等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卤簿的意思

《卤簿》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卤饮”,指使用卤汁来食用或调味的食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卤簿》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卤”和“簿”。其中,“卤”是一个单独的部首,表示“卤汁”;而“簿”则是另一个部首,表示“簿子”。

根据汉字的笔画顺序,可以拆分成“卤”的8画和“簿”的15画。

来源和繁体

《卤簿》这个词的来源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古代饮食文化中的“卤”和“簿子”两个概念组合而来。

在繁体字中,卤簿的写法是「滷簿」,字体的笔画形状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卤簿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没有确凿的历史记载,我们无法确认古代的准确写法。

例句

1. 我喜欢吃卤簿,特别是卤牛肉。

2. 这家餐馆的卤簿味道非常正宗。

3. 他们家的卤簿做得太好吃了,我每次来都要点一份。

组词

1. 卤水:指用来腌制食物的液体。

2. 卤味:指使用卤汁调味的食物,也常用来形容食物的味道。

3. 簿子:指用来记账或记录事项的小本子。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卤菜、卤肉。

反义词:生簿,指未经卤汁或其他调料处理的食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