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法言的意思、法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法言的解释

(1).合乎礼法的言论。《孝经·卿大夫》:“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君升朝翊赞,道先王之法言;公府弼谐,对上天之休命。” 宋 王安石 《答韩求仁书》:“盖序《诗》者不知何人,然非达先王之法言者,不能为也。”

(2).犹格言。《庄子·人间世》:“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 杜少陵 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若君子高处廊庙,动成法言,恨终欠风韵。”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法言云:侍坐则听言,有酒则观礼,何非学问之道。”

(3).指释、道之经论。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茹芝术而共饵,披法言而同卷者,再歷寒暑。”《云笈七籤》卷九六:“若不信法言,胡为栖山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法言”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法言”指合乎礼法的言论或准则性话语。其核心内涵包含:

  1. 礼法规范:特指符合古代先王礼制的言论,如《孝经》所述“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2. 评判标准:具有衡量是非的准则作用,即“使物平直”的评判之言;
  3. 经典范畴:可指代释、道两家的经论著作。

二、延伸含义 •格言性质:在《庄子·人间世》等典籍中被用作格言代称; •学术著作:东汉扬雄仿《论语》所著的《法言》,该书通过问答形式阐述儒家伦理,成为汉代重要哲学文献,现存晋代李轨注与宋代司马光集注本。

三、应用示例 • 古代官员常引法言作为行为准则,如唐代魏哲碑文载“道先王之法言”; • 王安石在《答韩求仁书》中强调法言对理解《诗经》的重要性。

注:若需查阅《法言》原文及注疏,可参考汉典()或古籍数据库获取完整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法言”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它可以拆分为“法”和“言”两个部分。其中,“法”是一个部首,表示法律、规定、方法等意思;而“言”是一个字义,表示言语、语言、说话等含义。因此,“法言”的意思就是根据法律和规定所言之言语。 关于“法言”的来源,具体情况较为复杂,没有确凿的说法。但可以看出,这个词的使用可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时期。在古代汉字中,法言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繁体中,直接使用了繁体字“法言”来表示。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经过了演变和统一,所以现代中文中使用的词汇也多数承袭了这些古代的写法。 下面是一些关于“法言”的例句: 1. 法言教导人们在生活中要遵守法律。 2. 他的法言深入人心,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3. 我们应该听从领导的法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除了“法言”,还有一些相关的词汇,比如“法律”、“规定”、“规则”等。这些词都与“法言”有着一定的关联,都与法律、规定等概念有关。近义词具有相似的意思,可以在表达时互换使用;反义词则表示相反的概念。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其他问题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暗冥白云胞裹保墒差品沉厚寡言尘蒙冲腾筹画春礿村峭雕心鹰爪叠金黄顿学累功方刚方夷官邪桂楫豪荡黑黝黝鹤瓢盒子炮鸿等还东遑遽黄头室韦将作大匠笺书燋秃济美攫掇开尊楞伽凉衫六色役钱洛闽马安没本营生门静脉明驼使明粢缪紾篇袠迁董青年会秋千节驱发晌觉烧焊圣诲时友世韵疏禁死籍司令员娃儿翫闻五马浮江小道笑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