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vernment repository] 清代布政司所属的粮钱储库
在藩库畀银百万两,委广州府余送交 义律。——《三元里抗英》
即省库。 清 代布政司所属储钱谷的仓库。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古铜器》:“ 临淄 人得铜器数百枚……白诸官,悉取入藩库。”《红楼梦》第九九回:“藩库俸银尚早,该打发京里取去。”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令天下银号报明资本,皆存现银于户部及各省藩库。”
藩库是清代地方财政的核心管理机构,专指各省布政使司(俗称“藩司”)所管辖的官库。其详细含义与职能如下:
定义与性质
藩库是清代省级政府存储、管理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官方银库。它并非独立的仓库,而是布政使司衙门财政职能的体现,代表省级财政的收支系统。所有省内征收的地丁银、漕粮折银、盐课、关税等正项钱粮,以及中央下拨的款项,均需解交藩库统一管理。
管理机构
藩库直接隶属于布政使(简称藩台)。布政使作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巡抚、总督之下)兼首席财政官,负责全省钱粮的征收、保管、调拨与奏销(即向中央户部报告收支情况)。藩库的日常运作由布政使委派的库大使等属官具体负责。
核心职能
历史演变与重要性
藩库制度是清代中央集权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统收统支”的管理原则。它确保了国家赋税的有效集中和地方行政运转的资金供给。随着晚清财政困难加剧,地方督抚权力扩大,部分款项(如厘金)有时会存入非藩库系统的“外销”银库,藩库的地位有所削弱,但直至清末仍是省级财政的主干。
引用参考来源:
“藩库”是清代特有的财政管理机构,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藩库是清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直接管辖的省级财政仓库,主要用于存储地方征收的田赋、税银等钱粮。其名称中的“藩”指代省级行政单位,源自古代诸侯封地的概念。
二、历史职能
三、文献记载 • 《儒林外史》第三回详细描写了考生缴纳科举费用的藩库操作流程 • 《三元里抗英》记载了鸦片战争期间从藩库调拨百万两白银的史实 •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提议将民间银号资本存入藩库
四、历史沿革 随着清末新政实施,1906年布政司被裁撤,藩库逐步改制为现代银行体系。该机构在清史研究中常作为观察地方财政运作的重要切入点。
按举宝符爆竹筒子表墓禀辞冰鲜不可救疗捕掳产量道素防御使风旨赋情乖殊官産鸿沟潢池盗弄黄屋家口降谏简验戛云进职爵命拘罗流杂离榭隆沍篾篓名闻遐迩靡然从风摩诃罗南菜虐暑鸟跕偏政毗蓝婆破案牵埭漆吏緧缩软哝哝软皂塞下三薛商标注册上女申孙申威神晤深尤霜气横秋顺详朔垂绥远恬怠涕泗横流通典涂车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