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薛收 与姪 元敬 、 德音 的合称。 金 王特起 《喜乔迁·贺人生第三子》词:“人总道,赛 蜀郡 三 苏 , 河东 三 薛 。”参见“ 三凤 ”。
“三薛”是一个历史人物合称,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 基本定义
“三薛”指唐代三位薛姓人物:薛收及其侄子薛元敬、薛德音的合称。三人因才华与德行并称,后世常将其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类比,如金代王特起词中提及“赛蜀郡三苏,河东三薛”。
2. 人物背景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赞誉家族中多人具备杰出才能或品德的情况,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如金代诗词引用此典。
注意:部分资料(如)误将“三薛”解释为薛仁贵、薛平贵等,实为混淆。薛仁贵是唐代名将,与其他两人无直接关联,需以权威史料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人物生平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历史典籍或高权威性词典来源。
《三薛》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三个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三”和“薛”,总共有17个笔画。
《三薛》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中,但具体的出处目前并不清楚。它可能是古代某个地名、姓氏或者是某种植物的名称,由于资料有限,难以确认其准确的含义。
繁体字的写法为「三薛」,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三薛」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由于古代字形的多样性,具体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
1. 父母生了三薛,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2. 这座山脉以三薛山的名称而闻名。
由于目前缺乏确切的意义,「三薛」在组词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很难给出相关的组词示例。
由于不清楚「三薛」的具体含义,无法确定其近义词。
由于不清楚「三薛」的具体含义,无法确定其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