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绥远的意思、绥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绥远的解释

安定远方。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务以德安近而绥远。” 宋 曾巩 《中书令制》:“某敏于学术,优有时材,以绥远之谋,弥纶治具,以察微之智,练达事几。”《清史稿·高宗纪二》:“庚戌, 周学健 奏捕天主教二千餘人。上以失绥远之意,宥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绥远是近代中国北方重要的历史地名,其名称源于汉语词汇的复合结构。“绥”本义为车中绳索,引申为安抚、安定之意,如《说文解字》释“绥,车中把也”;“远”指空间距离长,象征边疆地域。《尚书·仲虺之诰》载“绥厥士女”,即体现“绥”的治理内涵。二字组合形成“绥远”,寓意中央政府通过怀柔政策安定边疆,这一命名逻辑常见于清代至民国的行政区划(《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历史上,绥远特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绥远省,辖境涵盖今内蒙古中部,省治归绥(今呼和浩特)。该行政区承载着中原王朝经略蒙古高原的治理传统,如清代设绥远将军驻防,民国时期延续为省级建制。1954年国务院撤销绥远省,其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

该地名在汉语语境中具有双重文化意象:既指代地理空间上的塞北区域,又暗含“以文绥远”的政治理念。现代文史研究中,“绥远”常作为边疆治理案例,出现在民族政策与历史地理学领域(《近代边疆史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绥远”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词语本义

“绥”原指登车时用于拉扶的绳索,引申为安抚、安定;“远”指边疆或远方地区。组合后的“绥远”最初表示通过安抚手段使边疆地区安定,体现了古代对边疆治理的重视。

二、历史地名(1928-1954年)

作为中国旧省级行政区:

三、演变与现状

1954年绥远省撤销,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但“绥远”作为历史符号仍见于地名(如呼和浩特旧称归绥)和文化语境中,常被借喻边疆稳定或历史记忆。

注:该词在当代已少作日常用语使用,更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化表达中。

别人正在浏览...

暗疏拜访百宿备美悲凄北山文裱法别头场笔翰避名沉闷赤野传誉蹙蹙措置有方电子模拟计算机钓士动悟噩耗繁词干薪恭敬桑梓官收过犯横赐何与胡髯椒醑架逃桀心经济危机金门羽客钜衍开裂窾理兰艾褴缕练红联联裂素毛拳毛瑟貉道鸟夷起剥清客眎掌私尊碎话锁炼嘽敦题欵涏涏网罟缊袯无咎无誉无颜帢香肚小妳妳析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