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防汛兵的意思、防汛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防汛兵的解释

指 明 清 时驻防在地方上的军队。 清 姚燮 《岁暮》诗之二:“埋盐窖冷飢逃雀,防汛兵闲醉博梟。”原注:“防汛兵, 清 制,千总、把总、外委所属的緑营兵称汛,分防地称汛地。”亦省称“ 防兵 ”。 郑观应 《盛世危言·民团上》:“兵制有六种:一、营兵,二、砲臺守兵,三、各处汛地防兵,四、一等藏兵,五、二等藏兵,六、义兵。”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分拨各集防兵,宜时加检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防汛兵”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两种解释:

  1. 历史军事概念(主流释义)
    根据、、等权威来源,“防汛兵”指明清时期驻防在地方上的军队,尤其是绿营兵的分支。具体特点包括:

    • 职责:负责汛期(洪水高发期)及日常的地方防御,包括防洪、抢险、治安维护等。
    • 编制:隶属千总、把总等低级军官管辖,分防区域称为“汛地”。
    • 文献例证:清代姚燮《岁暮》诗注中提及“防汛兵”为清代军事制度的一部分。
  2. 现代引申义(少数用法)
    部分现代语境中(如),该词被引申为“抗洪救灾人员”的代称,强调其不畏艰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形象,例如:

    • 用于比喻灾难中无私奉献的群体,如消防员、解放军等救援力量。

辨析:
历史释义为词语本源,现代引申属于类比或象征用法。若涉及文献研究或历史讨论,需以明清军事制度为准;若用于当代抗洪救灾的语境,则属于修辞扩展。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背景判断词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防汛兵是指专门从事防洪抢险救援工作的人员。下面是关于防汛兵的一些相关信息: 部首:阜 + 氵 (部首“阜”表示城墙,部首“氵”表示水) 笔画:12画(阝:2画,厶:3画,心:4画,大:5画) 来源:防汛兵一词由防(意为抵挡,阻止)和汛(意为洪水)两个字组成,表示抵挡洪水的作战队伍。 繁体:防洪兵(简体字:防洪兵) 古时候汉字写法:无确切古汉字写法,因为防汛兵一词是现代用语。 例句:防汛兵们奋战在洪水一线,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组词:防汛抢险、防汛救援、防汛工作、防汛设施等。 近义词:抗洪队员、洪水防御人员。 反义词:汛期普通人、非防汛人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