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误缺漏。《新唐书·韦縚传》:“ 唐 兴,礼文虽具,然制度时时繆缺不伦。”《新唐书·儒学传序》:“帝又讎正‘五经’繆缺,颁天下示学者,与诸儒稡章句为义疏,俾久其传。”
“缪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基本含义
指言语、文章或逻辑的空洞性与缺乏实质,即内容虚假、不真实或缺乏严谨性。例如形容某人的观点缺乏事实依据或逻辑漏洞明显。
具体释义
使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批评性语境,如学术论文逻辑不严密、政策条文存在漏洞等。古代则多描述典籍修订或制度完善前的状态。
注意区分
需与“纰缪”(单纯错误)、“缺漏”(仅指缺失)等近义词区分。“缪缺”更强调错误与内容空洞的并存性。
该词兼具“错误性”与“不完整性”双重内涵,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现代使用中,偏向批评内容质量,而非单纯指客观缺失。
缪缺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为“纟”、“欠”两个部首,共计4个笔画。
缪缺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诗经·思南》:“思而不缪,有缪而无蓄。”这句话表达了思考虽然有一定的瑕疵,但是可以补救。在这里,“缪”表示“补救”,“缺”表示“不足”。
缪的繁体字是「繆」,缺的繁体字是「闕」。
在古代,缪缺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缪写作「訬」,缺写作「闋」。
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一些缪缺,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
补缪、缪解、疏缪、择缪、缺点、缺陷、缺乏、缺省
弥补、弥缝、修正、填补
完整、充足、齐备、无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