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缪缺的意思、缪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缪缺的解释

错误缺漏。《新唐书·韦縚传》:“ 唐 兴,礼文虽具,然制度时时繆缺不伦。”《新唐书·儒学传序》:“帝又讎正‘五经’繆缺,颁天下示学者,与诸儒稡章句为义疏,俾久其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缪缺"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分字释义

  1. 缪:古字形从"糸"部,本义指丝线缠绕状,引申为交错、混乱。《说文解字》训作"枲之十絜也",段玉裁注"谓麻十束"。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三个读音:miù(错误)、móu(绸缪)、liǎo(通"缭"),此处取"miù"音表错讹义。
  2. 缺:甲骨文象器皿破损状,《说文》释"器破也",后引申为缺失、不完善。王筠《说文句读》强调"缺者,器破之谓"的本源特征。

二、综合释义 二字连用构成并列式复合词,特指文献典籍在传抄过程中因字形相似而产生的讹误与缺失。该词多见于校勘学领域,如《汉书·艺文志》载:"书缺简脱,礼坏乐崩",颜师古注谓"编简散落,缪缺多矣",此处的"缪缺"即指竹简文字错乱脱漏的现象。

三、用法特征

  1. 文献校勘:专指古籍传抄中的文字错漏,如清代戴震《与任孝廉书》云:"经籍缪缺,非校雠无以正之。"
  2. 词性特征:作名词时表谬误本身,作动词时可表产生谬缺的过程,如《四库全书总目》载:"是书久经传写,缪缺滋多。"

(本文核心释义参考自《汉语大词典》第9册第1023页,《辞源》修订本第3册第2349页,及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第6册第1701页)

网络扩展解释

“缪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1. 基本含义
    指言语、文章或逻辑的空洞性与缺乏实质,即内容虚假、不真实或缺乏严谨性。例如形容某人的观点缺乏事实依据或逻辑漏洞明显。

  2. 具体释义

    • 错误与缺漏:常见于古籍中,表示制度、文献中的错误或缺失。如《新唐书》提到“制度时时繆缺不伦”,指唐代礼制存在疏漏。
    • 结构分析:“缪”本义为虚假、混乱(如“纰缪”),“缺”指不足,组合后强调内容或形式的双重缺陷。
  3. 使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批评性语境,如学术论文逻辑不严密、政策条文存在漏洞等。古代则多描述典籍修订或制度完善前的状态。

  4. 注意区分
    需与“纰缪”(单纯错误)、“缺漏”(仅指缺失)等近义词区分。“缪缺”更强调错误与内容空洞的并存性。

该词兼具“错误性”与“不完整性”双重内涵,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现代使用中,偏向批评内容质量,而非单纯指客观缺失。

别人正在浏览...

嗄程鞍勒薄植被保护人布同裁员抽检禄马传称村言大限登啸锭子油蜂合豕突风禽分韵高下在心鲠谔寡貌官不威牙爪威瓜剖豆分孤城何处赫张后来之秀黄蒿货客江照夹弄揭箧进功既夕季鹰鱼决胜车峻科懒待黎元面谩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幕里红丝泥泥弄辞农月披巾睥窃蒲菜前摆前孃齐班绮习确实染锷杉刺子舍不得时而使酒駡坐石州孙业王昭君无徒降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