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兵的意思、防汛兵的詳細解釋
防汛兵的解釋
指 明 清 時駐防在地方上的軍隊。 清 姚燮 《歲暮》詩之二:“埋鹽窖冷飢逃雀,防汛兵閑醉博梟。”原注:“防汛兵, 清 制,千總、把總、外委所屬的緑營兵稱汛,分防地稱汛地。”亦省稱“ 防兵 ”。 鄭觀應 《盛世危言·民團上》:“兵制有六種:一、營兵,二、砲臺守兵,三、各處汛地防兵,四、一等藏兵,五、二等藏兵,六、義兵。”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禀帖贅說》:“分撥各集防兵,宜時加檢察。”
詞語分解
- 防的解釋 防 á 戒備,預先作好應急的準備:防止。防備。預防。防範(防備,戒備)。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嚴格控制個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敵一樣)。防微杜漸(在壞事和錯誤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以免發展下去)。 守衛
- 汛兵的解釋 汛地的士兵。《清史稿·高宗紀二》:“癸巳,允 朝鮮 國王請,停 奉天 設 牤牛哨 汛兵。” 鮑昌 《庚子風雲》第二部第十六章:“鎮子上有幾名汛兵,他們知道 靜海縣 正拿我,我這麼一聚人,不是正好飛蛾投
網絡擴展解釋
“防汛兵”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兩種解釋:
-
曆史軍事概念(主流釋義)
根據、、等權威來源,“防汛兵”指明清時期駐防在地方上的軍隊,尤其是綠營兵的分支。具體特點包括:
- 職責:負責汛期(洪水高發期)及日常的地方防禦,包括防洪、搶險、治安維護等。
- 編制:隸屬千總、把總等低級軍官管轄,分防區域稱為“汛地”。
- 文獻例證:清代姚燮《歲暮》詩注中提及“防汛兵”為清代軍事制度的一部分。
-
現代引申義(少數用法)
部分現代語境中(如),該詞被引申為“抗洪救災人員”的代稱,強調其不畏艱險、保護人民生命財産的形象,例如:
- 用于比喻災難中無私奉獻的群體,如消防員、解放軍等救援力量。
辨析:
曆史釋義為詞語本源,現代引申屬于類比或象征用法。若涉及文獻研究或曆史讨論,需以明清軍事制度為準;若用于當代抗洪救災的語境,則屬于修辭擴展。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背景判斷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防汛兵是指專門從事防洪搶險救援工作的人員。下面是關于防汛兵的一些相關信息:
部首:阜 + 氵 (部首“阜”表示城牆,部首“氵”表示水)
筆畫:12畫(阝:2畫,厶:3畫,心:4畫,大:5畫)
來源:防汛兵一詞由防(意為抵擋,阻止)和汛(意為洪水)兩個字組成,表示抵擋洪水的作戰隊伍。
繁體:防洪兵(簡體字:防洪兵)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确切古漢字寫法,因為防汛兵一詞是現代用語。
例句:防汛兵們奮戰在洪水一線,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産安全。
組詞:防汛搶險、防汛救援、防汛工作、防汛設施等。
近義詞:抗洪隊員、洪水防禦人員。
反義詞:汛期普通人、非防汛人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