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礼仪谨慎。《左传·昭公四年》:“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
“慎礼”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慎礼”由“慎”(谨慎、小心)和“礼”(礼节、礼仪)组成,字面意为慎重地对待礼仪,强调在人际交往或政治场合中保持谨慎态度,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例如《左传》中提到:“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即提醒君主在获得诸侯拥护后要特别注意礼仪规范。
“慎礼”不仅体现个人修养,还暗含一种处世哲学,即通过谨慎的态度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例如现代语境中,可形容在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谈、外交活动)中注重礼节细节的行为。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例句,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权威词典的完整释义。
慎礼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其中慎是拆分后的部首,而礼是另一个汉字。慎的部首是心,表示与心情、内心等相关的含义,如小心、谨慎。礼的部首是礻,代表与礼仪、礼貌等有关的意义。
慎的笔画数是10画,而礼的笔画数是5画。慎字的三种繁体写法是慎、愼、蜃,而礼字的繁体写法是禮。
慎礼一词出自《周易·彖传》:“慎言之,临之以行而不告,曰慎神之敬也,故称‘慎言’。慎行之,进之以礼而不告,曰‘慎行’。进德之,稽之以礼而不告,曰‘慎德’。”从这个出处可以看出,慎礼是指谨言慎行、注重礼仪的意思。
在古时候,慎的字形与现在稍有不同。早期写作“愼”,形状类似于“爯”。古时候人们认为慎字与心有关,所以它的字形由心旁和其他笔画组成。礼的字形比较固定,没有太大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用慎礼两字来组成其他词语,如慎重、慎思、慎独等。这些词语都带有谨慎、遵循礼仪的意味。
慎礼的近义词有谨言慎行、注重礼仪等。而慎礼的反义词则是鲁莽和不拘礼法。
总之,慎礼是一个表示谨慎、注重礼仪的词语。它的字形、来源和意义都体现了古人对于言行举止的重视,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