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敚魄的意思、敚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敚魄的解释

形容惊心动魄。 唐 宋之问 《嵩山天门歌》:“试一望兮敚魄,况众妙之无穷。”敚,一本作“ 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敚魄(duó pò)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古籍用例及权威辞书解释三个层面进行考释:


一、字义解析

  1. “敚”的本义

    “敚”为“夺”的异体字(《说文解字·攴部》:“敚,彊取也”),本义指强行夺取,引申为丧失、剥夺。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此是争敚正字,后人假‘夺’为敚。”

  2. “魄”的涵义

    “魄”指依附形体的精神(《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常与“魂”并举,代表人的精气神。

    来源:《汉语大词典》释“魄”为“古人谓人身中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以别于能离形的魂”。

组合义:“敚魄”即“夺魄”,字面指魂魄被外力强行剥夺,引申为精神极度震撼、意识恍惚的状态。


二、古籍文献用例

  1. 《淮南子·览冥训》

    “昔者师旷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敚魄亡魂。”

    此处形容音乐感染力极强,使人魂不守舍。

    来源:汉代刘安《淮南子》,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王夫之《读通鉴论》

    “惊神敚魄之谈,皆依附以逞其邪说。”

    指蛊惑人心的言论令人心神震荡。

    来源: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1975年版。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敚魄”为: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骇。”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修订版。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收录“夺魄”(同“敚魄”):

    “使心神惊骇。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四、现代用法与示例

现代汉语中,“敚魄”多用于文学修辞,强调精神受强烈冲击后的失神状态,例如:

“火光冲天的景象令人敚魄,众人呆立无言。”

(注:实际使用中常写作“夺魄”,如“惊心动魄”“荡气回魄”等衍生词。)


“敚魄”为动宾结构复合词,核心义为“因外界刺激导致精神丧失或极度恍惚”,属书面雅言,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程度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敚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引证与出处

该词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嵩山天门歌》:“试一望兮敚魄,况众妙之无穷。”。此处“敚魄”描绘了面对壮丽景象时内心的震撼感,部分版本中“敚”也写作“夺”。

三、相关词语与成语

四、补充说明

“敚”字本身有“夺取”之意,结合“魄”(指精神),整体强化了“精神被强烈冲击”的意象。该词多用于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综合-4)。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来源的考据,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相关研究,可参考《全唐诗》中宋之问的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阿鼻狱挨脱拜衮年包慌豹篇本俗边宇出大差黨碑大予二次多项式丰功懿德風言霧語福橘肤语负字官派糓旦过瞒骇涩纮綖毁节隳引健足揭阳经期竟然惊蛇入草靖约就儿里记心康救科名浪放两般三样龙漠沦散律讽卖文蔑视拿周青徐起凶散朗失败为成功之母狮带思心寺宇松解随包汤团佻率挑剜通神丸赤白苇然五更鸡闲强小过门小妳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