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敚魄的意思、敚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敚魄的解釋

形容驚心動魄。 唐 宋之問 《嵩山天門歌》:“試一望兮敚魄,況衆妙之無窮。”敚,一本作“ 奪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敚魄(duó pò)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古籍用例及權威辭書解釋三個層面進行考釋:


一、字義解析

  1. “敚”的本義

    “敚”為“奪”的異體字(《說文解字·攴部》:“敚,彊取也”),本義指強行奪取,引申為喪失、剝奪。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此是争敚正字,後人假‘奪’為敚。”

  2. “魄”的涵義

    “魄”指依附形體的精神(《左傳·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常與“魂”并舉,代表人的精氣神。

    來源:《漢語大詞典》釋“魄”為“古人謂人身中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以别于能離形的魂”。

組合義:“敚魄”即“奪魄”,字面指魂魄被外力強行剝奪,引申為精神極度震撼、意識恍惚的狀态。


二、古籍文獻用例

  1. 《淮南子·覽冥訓》

    “昔者師曠奏《白雪》之音,而神物為之下降……敚魄亡魂。”

    此處形容音樂感染力極強,使人魂不守舍。

    來源:漢代劉安《淮南子》,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王夫之《讀通鑒論》

    “驚神敚魄之談,皆依附以逞其邪說。”

    指蠱惑人心的言論令人心神震蕩。

    來源:清代王夫之《讀通鑒論》,中華書局1975年版。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敚魄”為:

    “失魂落魄。形容極度驚駭。”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修訂版。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收錄“奪魄”(同“敚魄”):

    “使心神驚駭。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王勃《滕王閣序》)”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四、現代用法與示例

現代漢語中,“敚魄”多用于文學修辭,強調精神受強烈沖擊後的失神狀态,例如:

“火光沖天的景象令人敚魄,衆人呆立無言。”

(注:實際使用中常寫作“奪魄”,如“驚心動魄”“蕩氣回魄”等衍生詞。)


“敚魄”為動賓結構複合詞,核心義為“因外界刺激導緻精神喪失或極度恍惚”,屬書面雅言,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程度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敚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出處

該詞出自唐代詩人宋之問的《嵩山天門歌》:“試一望兮敚魄,況衆妙之無窮。”。此處“敚魄”描繪了面對壯麗景象時内心的震撼感,部分版本中“敚”也寫作“奪”。

三、相關詞語與成語

四、補充說明

“敚”字本身有“奪取”之意,結合“魄”(指精神),整體強化了“精神被強烈沖擊”的意象。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綜合-4)。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個來源的考據,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可參考《全唐詩》中宋之問的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冰消凍解不期而然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乘輕驅肥愁滴愁煎鉏僇春溟攢三大好大僚當着矮人,别説矮話撢掞釣詩鈎底墊疊翮鈍惛崿崿法衮飛柱戈腳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閨教鴻樸後天失調惠安會鈔恢悅兼就僥歡擊撲闊港寥漠臨送楣棟佞佛怒那盤魄骈傍敲門石倛丑清賞七十二帝鼽衄任天入說折消數息書郵竦恧歎愕探風童兒屯租僞怠五鬥米晤聚毋望之禍顯器閑言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