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派的意思、官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派的解释

[bureaucratic airs] 指官僚的派头

他与人讲话总摆官派,其实官也不大

详细解释

官僚的派头。《续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老翁见了公子做了大官,毫无一点官派,仍旧是从前那个样子,好不喜欢。”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清秘阁一向专走官场,官派十足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一:“但在这时,他不一定痛恨他夺了自己的饭碗,倒一定痛恨他走路的官派过于委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派是汉语中具有明确行政属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由官方机构派遣或委任的行为或身份”。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该词由“官”(指政府或公职机构)和“派”(指派、派遣)组合而成,通常用于描述政府主导的人员任命、任务分配或公费派遣行为。例如,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推行的“官派留学生”政策,即由政府选拔并资助学生赴海外学习,体现了这一词汇在历史场景中的典型应用(参考《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从语义延伸来看,官派亦可形容与官僚体系相关的正式做派,如“官派作风”多指拘泥于行政程序、缺乏灵活性的行为模式。此用法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归类为引申义,需结合语境区分具体指向。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政务、教育及外交领域,例如“官派考察团”“官派进修名额”等表述,均强调行为的官方授权属性(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用法例释》)。

网络扩展解释

“官派”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官方派遣或任命
    指由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直接指派人员担任职务。例如“官派巡抚”“官派市长”等用法,常见于历史或行政语境中。

  2. 官僚作风或派头
    形容某些行政人员表现出的形式主义、高高在上的态度,如“摆官派”“官派十足”。鲁迅曾批评清秘阁“官派十足”,郭沫若也提到“官派过于委迟”的负面形象。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三、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学引用,可参考《续儿女英雄传》或鲁迅相关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哀悴褒扬比里不白不落手捕拿茶子油炊事寸管邓邓呆呆顶证二分点二流大挂放率附从干瘦共穗骨棱棱寒症洪统踝膝虎卜悔棋豁啦啦剪恶除奸翦发待宾江渡蛟龙得水及宾有鱼借代靖遏经济效益禁军近莅矜伤计上心头急事军咨篱墙利生麋膏陌阡黏牡农业辟官贫辛七捞八攘去职折便宜设境蜃母楼十二国湿湿寿堂丝溜溜松明火把榫销頽紊畏弃无动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