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静简约。靖,通“ 静 ”。 明 唐顺之 《礼部郎中李君墓志铭》:“祠祭为清曹,经岁不知案牘,公之靖约,尤宜於其官。”
“靖约”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靖约(jìng yuē) 的核心含义是“清静简约”。其中“靖”通“静”,表示安定、平状态,“约”指节制、简约。该词常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处事风格,强调内外兼修的简朴与宁静。
字义拆解:
文献用例: 明代唐顺之在《礼部郎中李君墓志铭》中提到:“公之靖约,尤宜於其官”,形容李君为官清廉、生活简朴。
部分资料(如)提出“靖约”可能指“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此释义较罕见,且未见于权威古籍或词典。建议优先采用“清静简约”的通行解释,若涉及特殊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若有进一步考证需求,可参考汉典或明代文献的原始出处。
《靖约》是一个成词,意思是平静、稳定的约定或协议。它通常用于表示国家、组织或个体之间达成的和平、友好、公正的协定。
《靖约》的部首是青部,它的拆分部首是“青”字。它的笔画数为12画。
《靖约》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具体的起源尚无确切的记载。这个词在历史上经常用来指代和平协议、互不侵犯条约等,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术语。
《靖约》的繁体字形为「靜約」。
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靖约」一词的写法与现代相近,没有明显的变化。
1. 两国间签署了《靖约》,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通过和平的方式达成了《靖约》,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3. 这个《靖约》的实施对于稳定地区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靖国、靖民、靖平、靖宇、靖争、靖谐。
和约、协议、契约、公约。
战争、冲突、破约、违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