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衮年的意思、拜衮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衮年的解释

见“ 拜衮之岁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拜衮年”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特定词组,其核心含义指古人被任命为三公(古代最高官职)时的年龄。该词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并结合权威史料进行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字义分解:

    • 拜:指授予官职或接受任命,体现古代封官授职的礼仪。
    • 衮:即“衮服”,是古代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所穿的绣有龙纹的礼服,象征极高的官位。
    • 年:指年龄、年岁。 合义:特指被授予三公之职时的年龄。
  2. 典故出处: 该词典出《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

    “臣生自(袁安),拜衮年垂耳顺。”

    此处“拜衮年”指袁安被任命为司徒时的年龄(东汉司徒位列三公)。

    另见《东观汉记·邓禹传》载:

    “邓禹年二十四拜大司徒。”

    虽未直用“拜衮年”,但实质描述同一概念(大司徒为三公之一)。


二、历史背景与制度依据

汉代三公为最高行政长官,其任命需皇帝亲自下诏(“拜”),着衮冕以显尊荣。“拜衮年”因此成为仕途巅峰的年龄标志。例如:


三、权威文献参考

  1.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

    卷四十五载袁安任职司徒事,为“拜衮年”的直接出处。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1965年版)。

  2. 《东观汉记》(东汉官修史书):

    记载邓禹任大司徒年龄,印证“拜衮年”的实质内涵。

    来源:清代辑佚本《东观汉记》(《四库全书》本)。

  3. 《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张政烺主编):

    “衮”词条释义:“三公所服冕服”,佐证“衮”与高阶官职的关联。

    来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四、文化延伸

“拜衮年”不仅反映古代职官制度,更承载对功成名就的期许。唐宋诗词常化用此典,如:


“拜衮年”是汉语中浓缩历史制度的特殊词汇,专指受任三公之职的年龄,其权威性由正史典籍支撑,并衍生为对功业成就的文化象征。

网络扩展解释

“拜衮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官职和年龄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来源与典故
    该词源自东汉邓禹的典故。据《后汉书·邓禹传》记载,邓禹在二十四岁时被拜为大司徒,位列三公(古代最高官职)。因三公身着“衮服”(绣有龙纹的礼服),故以“拜衮”代指担任高官,而“拜衮年”特指二十四岁这一年龄。

  2. 字义分解

    • 拜:指古代表示敬意的礼节,后引申为授予官职(如“拜将”)。
    • 衮:专指帝王或三公的礼服,象征尊贵地位。
    • 年:此处指年龄或人生阶段。
  3. 用法与引申
    该词多用于形容年少有为,如“拜衮之岁”即强调二十四岁便身居高位,含褒奖青年才俊之意。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后汉书·邓禹传》原文或相关历史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表俗鼻褰避险过当秤不离砣驰情炊臼之戚醇酒美人鼎府地衣植物短衣窄袖惰性恩遇燔焫粉墙高着儿弓裘攻熨关拨灌激咕噜花堆锦簇混粮轇葛节简康时空履灵雏稆生铓颖面弹磨难穆卜扭解贫破破言骑驰啓全齐速起冢阙一不可染尘人荣敷瑞露盛季食盒市利试职世主寿算暑雪寺宇甜醹天职体大思精土茶握符无两象齿焚身限止下咽